科研無疆界,憑藉最尖端的學術知識,足可打破地域及時空限制,探索可能沒有止盡的大千世界。本報今日開始推出系列報道,帶領讀者認識香港科學家如何應用前沿放射技術,呈現浩翰海洋中的生與死;發現地球數以十億年間的地質大陸演變;以至在千百光年以外的宇宙,星星閃耀的奧秘,從中體會到科學之美。
地球有百分之七十的表面被海洋覆蓋,在一片幾乎無盡的深藍之中,蘊藏了大量生命泉源。自小熱愛海洋生物的東華學院醫療及健康科學學院助理教授葛展榮,致力利用科研成果,讓海中逝去的生命貢獻其他物種。他是香港以至國際學術界將影像解剖(Virtopsy)技術應用於水生動物研究的先驅,透過擱淺鯨豚屍體分析其致命原因、生前疾病及其他資訊,以專業知識支援海洋生物保育。早前他更憑其相關研究於「第四十七屆水生動物醫學國際協會會議」中獲得「RU Dunn」獎,成為獲此殊榮的「亞洲第一人」,備受國際肯定。 ■記者 姜嘉軒
所謂影像解剖是一種斷層造影技術,也就是傳統解剖的虛擬版本,可為驗屍過程提供極具價值的初步或額外資料。在傳統解剖前,研究人員透過電腦斷層掃描(CT)及磁力共振造影技術(MRI)等技術,把屍體影像塑造成3D立體模型以便檢視,為之後的檢驗工作提供額外資料。放射學出身的葛展榮,便率先將有關技術應用於水生動物。
他提到,不少擱淺海洋動物在被發現時,屍體已出現腐爛狀態,難以取出樣本檢驗,影像解剖則可提供新的角度探究其死因。
除了為個別海洋生物找出死因外,葛展榮的研究更希望積少成多,透過搜集牠們的死因與生平,累積一個「物種認知」的大型資料庫,供相關單位及政府部門作參考,為海洋生物保育出力。
綜合成病歷 推算總體積
他解釋,「我們不僅是找出動物的致命原因,還會了解牠生前有何種疾病」,這類資訊可綜合成病歷;此外亦會收集不同海洋物種身長、體重、性別、年齡,以至各個器官的資訊,「因有機會遇上殘缺不全的屍體,如果能夠多認識各種動物的器官特徵與大小,便能憑比例推算該動物的總體積」,另亦可透過觀察牙齒切片上類似樹木年輪,一圈代表一歲的原理特徵,推斷動物年紀供研究人員參考。
葛展榮進一步指,在調查海洋生物死因時更可分析趨勢,拆解可能與人類活動有關的因素,有助避免同類悲劇發生,「例如發現動物傷亡意外頻生,與有船隻行經其餵哺或捕食海域有關,便可從數據中結合出證據,讓政府部門參考,推動設立保護區或限制船速等,為保護海洋動物出一分力」。
有關研究工作開始至今近3年,現已累積約150個個案,當中包括江豚、白海豚、小抹香鯨等逾10個品種,近年他更積極跟內地、台灣、日本等不同學者合作與交流,互相分享及積存案例,了解不同海域及品種的狀況,期望在未來兩三年間令資料庫個案增至約500個,愈多愈好。不過他亦坦言,個案數目上升亦代表着生命不斷消逝,海洋生物的瀕危狀況並未得到改善,對此感到心情矛盾。
開支成阻力 經費需支援
葛展榮是香港,甚至可能是全球唯一有系統地以影像解剖研究擱淺鯨豚的專家,他直言有關意念並非自己首創,然而其他地方卻礙於環境因素而未能實行,「儀器昂貴是一大原因,一部大型電腦斷層掃描或磁力共振儀器,動輒數以百萬港元」。加上研究擱淺海豚屍體亦涉及衛生問題,不能與醫療用儀器交叉使用,猶幸香港有獸醫影像中心可提供支援,研究才得以開展。
他又提到,有關項目開展的首半年並未有任何經費,後幸能成功申請教資會約96萬元資助,才能應付有關儀器及服務開支。如今資助期已過,他正積極尋求新經費或捐助合作,讓研究得以延續。
© 2017,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