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內地樓市高燒不退,讓地王大戰中表現勇猛的「國家隊」再次站到了輿論中央。人民日報主管的《中國經濟周刊》近日刊文指出,時近七年,央企並沒有在樓市偃旗息鼓,反而愈發活躍,這讓國資委2010年頒佈的「退房令」淪為空文。對此,相關專家指,部分央企選擇無視「退房令」,一方面是在業績考核壓力下,不願放棄房地產這塊大餅;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在央企併購浪潮中生存下來而被迫為之。
去年的地王大戰中,由央企和國企組成的「國家隊」格外引人注目。其中,拿地支出前15名的房企中,「國家隊」身影佔據八席;16個拿地總額超百億人民幣的巨無霸項目中,花落「國字頭」的高達九家。不少觀點指責,「國家隊」製造出的一個又一個地王,正是近年房價大漲的推手之一。
實際操作比較複雜
近日出版的《中國經濟周刊》對此指出,2010年國資委力排眾議,堅決拋出「退房令」,是希望能為央企參與樓市潑冷水。但根據公開資料,截至2012年底,78家被要求「退房」的央企中,僅有不足20家央企履約退出,地方的情況也差不多。自2012年以後更是鮮有央企大規模清退的舉動,只有零星的股權轉讓或協議出讓項目出現。而本輪樓市行情啟動至今,央企「分羹」的熱情亦有增無減。
顯然,「退房令」頒佈近七年,並未能得到多數央企的有效執行。對此,國資委一位內部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退房令」一直都在執行的,沒有聽說過終止,但這裡面還牽扯到很多方面的關係,實際操作起來比較複雜。比如說這些央企手裡的地有些已經在開發,是不是停下來轉讓?資產轉讓的價格怎麼來確定?價格高了沒人買,價格低了又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等。
無強制要求難執行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則向本報記者指出,「退房令」雷聲大雨點小,究其根源在於這條政令並無強制性的要求,亦沒有輔之配套的獎懲措施,在地產業務高額的利潤誘惑下,央企很容易選擇無視「退房令」。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表示,央企承擔着國有資產最大程度保值增值的任務,每年考核壓力很大,而參與正處於繁榮期的房地產市場則是不少企業重要的利潤來源之一。他同時強調,房價過快上漲更多是整個宏觀經濟走勢導致,並非幾家企業造成的結果。
興業證券固收分析師唐躍則在一份研報中指出,央企之所以比普通民營開發商更瘋狂拿地,除了低廉的資金成本,更重要的是他們面臨巨大的「自保壓力」。為了在併購浪潮中生存下來,這些央企只能在「留給自己不多的時間裡」快速做大地產業務,以避免地產業務不夠「發達」而不幸成為被併購的對象。
© 2017,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