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6 年,在全球經濟金融不確定事件頻發的背景之下,港股恒生指數最終以22,000 點收市,僅比2015 年底的21,915 點微升0.4%。
香港首次集資市場未能跟隨恒指走勢,全年較2015 年遜色,但在其他主要市場均見下滑的襯托下,險守全球交易所全年首次集資規模龍頭地位。去年香港IPO 活動呈現什麽樣的特點?今年香港能否實現首次集資金額的三連冠呢?
去年IPO 表現失色仍全球稱王
2016 年香港IPO 市場呈現四個主要特點: 一是全年新上市活動量額齊跌。2016 年新上市公司宗數為126 家,較2015 年的138 家下跌9%, 集資金額則從2015 年的2,631 億港元顯著回落26% 至1,948 億港元。
二是新股集資規模普遍下調。將2016 年集資金額排在前5 位的企業與2015 年比較,總額從1,223 億港元下降11% 至1,089 億港元,排名第五的光大證券集資不足90 億港元, 而2015 年同樣排名的聯想控股集資逾150 億港元。
三是新股表現不甚理想。從認購來看,2016 年獲超額認購的企業佔比為45%,較2015 年的75% 顯著下降。從股價表現來看,2016 年新股上市當日表現雖總體較2015 年改善,但股價「潛水」現象隨後逐漸蔓延,至年底創業板新上市公司破發率超過五成。
四是結構多元化初現端倪。按發行人地區劃分,來自內地的公司佔比跌至43%,來自海外的公司佔比上升至8%,港澳公司佔比49%,撐起新股市場半邊天。
從公司類型來看, 儘管金融服務類企業集資佔比高達69%,但以上市宗數計,消費、房地產、科技、傳媒和電信等行業佔比均較2015 年有所上升。值得注意的是,2016 年香港創業板IPO 企業45 家,是2002 年創業板啟動以來的歷史高位。
內企國際化發展平台具優勢
2016 年香港蟬聯全球交易所IPO 集資金額冠軍寶座背後, 不乏全球IPO 活動普遍下降,特別是紐約、倫敦受到政治不明朗因素拖累,以及全球獨角獸公司更傾向於從私募市場籌集資金等外在因素。從今年的情況來看,香港保持在全球首次集資市場的領先地位優勢仍在,這主要基於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內地企業來港上市意願並未減弱。儘管內地監管部門加快IPO 審核程序,但截至1 月下旬內地排隊上市企業超過600 家,加上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進程中,香港作為內地企業國際化發展的平台優勢進一步彰顯,一些急於尋求融資的企業勢必選擇來港上市。預計陸金所、螞蟻金服、廣州農商行以及平安證券等集資金額較大。
二是港股上市資源較為充足。截至2016 年12 月底,港交所已接受上市申請275 宗, 已批准未上市的公司有20 宗,處理中的上市申請有102 宗。三是海外推廣與營銷持續。市傳新加坡船東Coastal、澳門陸慶娛樂、Agrifirma Brazil、沙特阿美公司以及越捷航空等計劃來港上市。至於2016 年由萬達率先啟動的自香港退市回歸A 股動向,隨着內地收緊借殼上市及審批趨嚴,相信短期內不會為更多內地公司效仿。
擬新設創新公司上市板塊利好
當然,香港IPO 市場的領先優勢並非高枕無憂。除美國、歐洲政治不確定性導致市場波動增加、全球IPO 活動總體難以回暖外,香港還面臨來自紐約(預計估值200 億美元的Snap chat 今年將上市)和內地市場(2016 年下半年IPO 活動明顯升溫)的競爭壓力。
展望未來,擬新設創新公司上市板塊以及將新股市場納入滬深港通機制等一系列舉措,對於維持香港在全球首次集資市場的龍頭地位將有正面幫助。
剛剛過去的2016 年,在全球經濟金融不確定事件頻發的背景之下,港股恒生指數最終以22,000 點收市,僅比2015 年底的21,915 點微升0.4%。
香港首次集資市場未能跟隨恒指走勢,全年較2015 年遜色,但在其他主要市場均見下滑的襯托下,險守全球交易所全年首次集資規模龍頭地位。去年香港IPO 活動呈現什麽樣的特點?今年香港能否實現首次集資金額的三連冠呢?
去年IPO 表現失色仍全球稱王
2016 年香港IPO 市場呈現四個主要特點: 一是全年新上市活動量額齊跌。2016 年新上市公司宗數為126 家,較2015 年的138 家下跌9%, 集資金額則從2015 年的2,631 億港元顯著回落26% 至1,948 億港元。
二是新股集資規模普遍下調。將2016 年集資金額排在前5 位的企業與2015 年比較,總額從1,223 億港元下降11% 至1,089 億港元,排名第五的光大證券集資不足90 億港元, 而2015 年同樣排名的聯想控股集資逾150 億港元。
三是新股表現不甚理想。從認購來看,2016 年獲超額認購的企業佔比為45%,較2015 年的75% 顯著下降。從股價表現來看,2016 年新股上市當日表現雖總體較2015 年改善,但股價「潛水」現象隨後逐漸蔓延,至年底創業板新上市公司破發率超過五成。
四是結構多元化初現端倪。按發行人地區劃分,來自內地的公司佔比跌至43%,來自海外的公司佔比上升至8%,港澳公司佔比49%,撐起新股市場半邊天。
從公司類型來看, 儘管金融服務類企業集資佔比高達69%,但以上市宗數計,消費、房地產、科技、傳媒和電信等行業佔比均較2015 年有所上升。值得注意的是,2016 年香港創業板IPO 企業45 家,是2002 年創業板啟動以來的歷史高位。
內企國際化發展平台具優勢
2016 年香港蟬聯全球交易所IPO 集資金額冠軍寶座背後, 不乏全球IPO 活動普遍下降,特別是紐約、倫敦受到政治不明朗因素拖累,以及全球獨角獸公司更傾向於從私募市場籌集資金等外在因素。從今年的情況來看,香港保持在全球首次集資市場的領先地位優勢仍在,這主要基於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內地企業來港上市意願並未減弱。儘管內地監管部門加快IPO 審核程序,但截至1 月下旬內地排隊上市企業超過600 家,加上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進程中,香港作為內地企業國際化發展的平台優勢進一步彰顯,一些急於尋求融資的企業勢必選擇來港上市。預計陸金所、螞蟻金服、廣州農商行以及平安證券等集資金額較大。
二是港股上市資源較為充足。截至2016 年12 月底,港交所已接受上市申請275 宗, 已批准未上市的公司有20 宗,處理中的上市申請有102 宗。三是海外推廣與營銷持續。市傳新加坡船東Coastal、澳門陸慶娛樂、Agrifirma Brazil、沙特阿美公司以及越捷航空等計劃來港上市。至於2016 年由萬達率先啟動的自香港退市回歸A 股動向,隨着內地收緊借殼上市及審批趨嚴,相信短期內不會為更多內地公司效仿。
擬新設創新公司上市板塊利好
當然,香港IPO 市場的領先優勢並非高枕無憂。除美國、歐洲政治不確定性導致市場波動增加、全球IPO 活動總體難以回暖外,香港還面臨來自紐約(預計估值200 億美元的Snap chat 今年將上市)和內地市場(2016 年下半年IPO 活動明顯升溫)的競爭壓力。
展望未來,擬新設創新公司上市板塊以及將新股市場納入滬深港通機制等一系列舉措,對於維持香港在全球首次集資市場的龍頭地位將有正面幫助。
© 2017,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