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不起的公投」豪賭民意

加劇政經動盪 大市風雲變色

今年多個國家都舉行公投決定重要政策和路向,其中英國6月公投通過脫離歐盟,全球風雲變色。「公投潮」將具爭議的政策,交由全體選民一人一票決定。這種「直接民主」方式是一把雙刃劍,雖然表面上體現了公民參與的民主制度,但弊端也不容忽視,例如公眾可能遭誤導、或未能獲得充分資訊,作出輕率選擇。學者指出,發起公投的先決條件是要有十足勝算,否則稍有差池,結果與預期相反,個別政治人物以至整個國家或社會都會承受沉重代價。

縱觀各地,歐洲是公投最頻密的地區。撇除瑞士和列支敦士登這兩個長期實行直接民主的國家,歐洲從1970年代平均每年舉行3次公投,到目前增至8次。除了英國之外,匈牙利也將歐盟的難民配額制交由公投決定;荷蘭把歐盟與烏克蘭和加拿大的自由貿易協議交由公眾決定;意大利也於下月初進行公投,票決憲法改革。在南美洲,哥倫比亞上月的公投出乎意料以些微差距,否決了政府與武裝組織的停火協議,震驚世界。

民粹冒起 政府訴諸公投

有政客認為「公投刺激辯論」,能鼓勵公民在政治上參與更多,使政府不得不回應。例如蘇格蘭前年舉行獨立公投後,當地民眾對政治的興趣大增,主張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成員人數,由公投前的2.5萬,急升至逾10萬人。愛爾蘭去年就同性婚姻合法化舉行公投,超過6成選民投票,大批居於外地的選民更專程回國投票。公投氾濫,民粹主義冒起是重要原因,不少選民對政府和傳統政黨不信任,要求「自己話事」,往往逼使政府訴諸公投,其中不少公投議題均涉及歐盟。民調顯示,58%意大利人和55%法國人均希望透過公投,決定本國的歐盟會籍。

鼓勵投票 易反遭誤導

伯明翰大學政治學者奎因認為,支持公投的原因主要有三,首先是它更直接地反映民意,動員政治冷感的公民參與投票。其次,當衝突雙方正舉行艱苦的和平談判,公投可促使他們提出長遠的政治方案,更能夠從大局着想。最後,公投可為具爭議決策帶來民意授權的基礎和約束力。

然而,在公投裡支持和反對雙方都可能訴諸假資訊和誤導等手段,抹黑對方的主張。公投的初衷是鼓勵公眾走出來投票,並作出正確的選擇,若他們受政客的偏頗言論所迷惑,根據錯誤的資訊來投票,則與本意適得其反。公投亦會加深社會裂痕,尤其當正反雙方支持率不相伯仲,政客更傾向發表兩極化的言論來爭取選票。

在一些跨國政策上,國際條約通常由政府簽署,再交國會確認,若要加插公投在內,只會令過程更複雜。由於每次公投通常都是表決單一議題,或會導致政策不一致,例如美國加州公投經常通過提高政府開支及大幅減稅,但兩者明顯有衝突。

公投造成政局和政策不穩,對經濟金融帶來眾多不明朗因素,加劇市場波動。英國脫歐公投已是前車之鑑,而意大利更可能重蹈覆轍,全球經濟前景面臨更嚴峻挑戰。

事實上,公投是否能提高公民參與政治意慾仍屬疑問。歐洲各地公投的投票率中位數,已由1990年代初的71%,降至過去數年的41%。斯洛伐克自1994年以來共舉行8次公投,只有關於歐盟會籍的一次,投票率在50%以上,超過確認公投有效的投票率門檻。 ■《經濟學人》

© 2016,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