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收購版圖擴大

yedeli43

中國政府領銜“一帶一路”政策大舉投資亞洲地區,中國企業打著中國新經濟模式啟動海外收購,有益於創造就業機會和促進經濟增長。

這幾年中國企業不管是國企還是私營企業,帶著紅色資本踏遍世界各地,主要收購技術含量高、品牌效應高的跨國公司。

數據顯示中國今年前九個月的海外並購, 總價值約為1910 億美元(8213 億令吉),這總值大約是同期外國投資者對中國投資的兩倍。

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是立足於打破西方在某些重要行業的壟斷之際,也在爭取高科技向中國產業升級的技術轉移。

對此,值得許多亞洲國家引以為鑒的是,中國企業海外並購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阻礙和貿易投資政策壁壘。

中國海外收購並不順利,美國、澳洲和歐洲等國對中國的收購抵制,比以前更加顯著。

數據顯示自2015 年年中以來,總共有近400 億美元(1720 億令吉)的中國企業收購計劃受挫,抑制中國海外收購的因素主要來自於,投資母國的反壟斷法以及基於該國安全顧慮的嚴格審查。

同樣的是,中國政府也對外國企業欲收購中國公司采取許多限制。就好像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一直以來所投訴的,歐洲企業在華的基本待遇,比不上中國企業在外國獲得的優厚待遇。

對於這樣的不公平,歐洲各國似乎有些反應了。德國政府在上周撤回了其對中國投資基金—福建宏芯基金,以6.70 億歐元(31.29 億令吉)收購德國芯片設備制造商愛思強(Aixtron)的批准。同時,歐洲監管部門也推遲中國化工集團提議的以440 億美元(1892 億令吉)收購瑞士先正達(Syngenta)的交易。

從政治經濟的角度而言,中國與西方企業之間的公司管理結構,以及在經濟法規上的開放性也有存在著不對稱性的衝突。

就如美國在華的商會也經常投訴,美國企業在華投資的政策,存在著許多不公平待遇。有報道指出,由工業化國家組成的經濟合作組織(OECD),在其年度編制的對外商直接投資,實行政策限制程度高低的國家排名中,把中國列在59 個國家中的倒數第二位。

同時,世界銀行在其年度營商環境報告中,把中國排在第84 位,還不如沙特阿拉伯和烏克蘭等國。

另外,OECD 研究數據也顯示在中國媒體、電信、法律和金融服務等行業裡面,也是對外國企業在華投資申請進行了嚴格審查或限制,這當中原因與中國政府對信息的處理和限制方式相關。

實際上,這幾年中國海外並購也已經積累少許成功案例。例如,中國大連萬達集團成功收購了標志性的好萊塢電影制片公司傳奇影業(Legendary),中國電器巨頭美的集團也以45 億歐元(210.15 億令吉)收購了德國最先進的機器人企業庫卡(Kuka)。

回顧2015 年中國政府的“中國制造2025”綱領中,中國將進軍10 個行業的高級制造業,這包括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醫藥和信息科技。

如果技術上無法擊敗德國或美國高科技公司,中國只好收購它們。同樣的是,中國也必須為這些歐美高科技企業的後勤產業鏈公司的在華投資打開更闊的大門。

© 2016,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