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籍“网红”爬香港高楼坠亡,极限运动是“作死”还是“追梦”?

2023-08-01 14:54:21

(视觉中国/图)

香港半山地“地利根德阁”豪宅。2023年7月27日晚,一名30岁法国籍男子卢西迪试图爬上天台,但由于暴雨天气,被困高处,最终意外坠楼身亡。

这件事迅速引发轰动,因为卢西迪是一名网红博主。他最后一次在社交平台上发帖,是7月24日上传的一张香港时代广场高空俯瞰夜景照。

近年来,香港发生了不少极限运动者爬高楼事件,如“法国蜘蛛侠”爬到香港中环高楼等。在全球许多地区,也一直有不少挑战极限者,出现各种事故的情况也不少。

这究竟是“作死”还是“追梦”?极限运动挑战的背后,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

多次冒险导致悲剧

《星岛日报》报道称,7月27日晚间,香港警方接到报案,称发现一名外籍男子在窗外敲打玻璃窗求救,还说外墙的天然气管线断裂漏气。

打电话报警的,是住在香港半山地豪宅“地利根德阁”3期68楼的一名女佣。

但当警方到达时,该名男子已经坠楼身亡。警方调查后发现,这名男子是法籍“网红博主”雷米·卢西迪 (Remi  Lucidi),他的相机里和无人机里,有大量的极限运动影片。

警方判断,事发时,卢西迪在大厦进行极限运动,但遇上恶劣天气,被困于68楼外墙,所以敲打玻璃窗求救,但还没等到救援就坠楼身亡。

监控录像拍下的过程,也证实了警方的猜测。

马来西亚《东方日报》报道,卢西迪在进入大厦前告诉保安说,自己要去40楼拜访一位朋友。保安立即联系了所谓的“朋友”,对方表示并不认识卢西迪。但就在保安想拦住他时,身手敏捷的卢西迪已经进入了电梯。

监控视频显示,他在49楼停了下来,进而走楼梯,抵达了大楼的顶部。追着卢西迪的保安们说,他们发现通往顶层的门打开了,但并没有看到卢西迪的身影。

直至晚上7时30分左右,报警的女佣发现卢西迪站在厨房窗外,敲打着玻璃窗,她连忙报警求助。

不幸的是,卢西迪随后坠楼,并且在坠楼过程中撞毁了外墙煤气管,导致煤气泄漏,引发了一系列爆炸和火灾,周围的居民被迫疏散。

《星岛日报》报道称,卢西迪生前还曾入住尖沙咀重庆大厦一间酒店。酒店一名外籍负责人表示,卢西迪于7月17日入住,原定7月30日退房。他形容卢西迪为人很有礼貌。

在卢西迪的社交平台主页上,他自称为“职业摄影师”。而平台上发布的帖文,也大多为世界各地的游历记录,且大部分为极限运动的高空和航拍照片。

他游走天台边缘、火车顶、跨海大桥等顶端。脚下是数百米高的地面,只要稍一失足,就会坠下身亡。有时他也仅用双手抓住天台边缘,画面看起来很危险。

卢西迪也是香港“常客”。他来过很多次香港,大多都会拍照留念。外界猜测,他这次试图爬上“地利根德阁”天台,也是想在上面“自由玩耍”。

他还去过法国、保加利亚、西班牙、波兰、墨西哥、澳大利亚……但多次冒险,还是迎来了悲剧终局。

卢西迪发布的最后一次帖文,是7月24日上传的一张香港时代广场高空俯瞰的夜景照。他意外逝世的消息传出后,在这条帖文的评论区,不断有人留言“R.I.P”,以悼念卢西迪的离开。

“玩命式”照片背后

这不是第一起发生在香港的极限运动事件。

 2015年2月6日,《星岛日报》报道,两名“玩命青年”乌克兰人马卡霍罗夫(Vadim Makhorov)和俄罗斯人拉茨卡洛夫(Vitaliy Raskalov),攀爬了香港和深圳的摩天大楼,并在这些建筑物顶部拍下惊心相片。他们曾徒手征服全球多座摩天大楼。

他们不用安全带,在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的摩天大楼信兴广场“一试身手”,令人看得胆战心惊。两人还攀过香港旺角闹市的大楼,拍下高空鸟瞰图。

素有“法国蜘蛛人”之称的亚伦·罗伯特,也曾在2019年8月,爬上了香港长江集团中心大楼,这一大楼楼高68层。

从社交媒体上的视频看到,香港新闻网报道称,57岁的他爬上大楼后,在外墙挂起一幅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旗帜,国旗及区旗下印有黄色及红色两只手互握的图案,

和卢西迪一样,罗伯特也是香港的“常客”。这是他第三次攀爬长江集团中心大楼。第一次是在2011年,他爬上27层高的恒生大厦,后被认定非法而遭到限时禁令。

而在2014年11月,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身为俄罗斯摄影师也是极限登高运动爱好者的瑞涅夫(Remnev)和三名队友“铤而走险”,爬上香港的摩天大楼。

在没有任何安全防护设备的条件下,他们登上了香港第五高楼中环中心,该楼高346米,共73层。并且用极限运动专业相机实时记录,网友们均可看到他们“登顶”后欣赏到的俯瞰香港城市景观。

在拍摄的视频中,可以看到他们好像总是“很自在”,或单手悬挂在楼层顶端,或笑容满面坐在大楼边缘,或踮起脚尖跨过凸起物。瑞涅夫也曾攀登过全球各大城市的高楼楼顶,拍出“玩命式”照片。

广东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心理总督导邹永玲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的标准看,这类型的人可能更接近“B类”的人格特质。

“这类型的人格特质如果过于明显,就可能会表现出追求其他人的注意、自恋,需要他人赞扬等特点。”邹永玲表示,“行为上会有显著的冲动性表现。”

这些看起来令人恐惧的行为,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观看。而极限运动爱好者拍摄的短片,也为其带来了不少收入。他们将拍摄的影片发布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吸引了大量网友的观看。

城市自由攀登者詹姆斯·金斯顿(James Kingston)在网站上出售他的一系列T恤。

安吉拉·尼古拉(Angela Nikolau)是一名俄罗斯的摄影师和网红,以拍摄世界上最危险的自拍照而闻名。她的社交媒体有约五百万的粉丝订阅。

与很多极限运动爱好者一样,他们身上穿的衣服、裤子、鞋子,被越来越多的品牌商家赞助。当名声越来越大时,接到的“广告”也越来越多。

“作死”还是“追梦”?

“开始攀岩时,我的记忆仿佛被中断了。我能够记住的只有前30秒的过去,我能够思考的只有后5分钟的未来……我是如此全神贯注,以至于忘却了正常生活中的世界。”

匈牙利裔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在其著作《超越厌倦与焦虑》中写到一些攀岩者描述自己攀岩时的体验。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临床心理科罗新妮主任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沉溺在寻求刺激中的人,可能全神贯注以至于听不到或想不到任何其他事情。“这意味着世界和自己完全隔绝,他们只是简单地活在当下,体验正在发生的事情。”

美国翼装飞行运动员迪恩·波特曾公开表示,自己在飞行时,“视力更加清晰,对声音更为敏感,平衡感更强。”他说,置身美景之中,生活中的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再重要。

但很不幸,在2015年进行翼装飞行时,迪恩不幸葬身于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

从心理学角度看,“有些人有‘寻求刺激的性格’,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沉迷于极限运动。”罗新妮分析,寻求感觉能力低的人喜欢坚持熟悉的事物,而那些更愿意寻求高强度自我感觉的人,则积极寻找更具挑战性的方式参与其中。

不少受访专家告诉南方周末告诉记者,极限运动参与者会受到不寻常的生理和心理挑战,肾上腺素和内啡肽不断上升和分泌,起到增强或释放情绪的效果,被称作“内源性情绪增强剂”。

邹永玲表示,这种极限运动的刺激,会导致体内肾上腺素飙升,产生愉悦感。时间一长,就会上瘾或形成依赖,对刺激的追求也会越来越强烈。

“这类人可能具有一些先天的因素。”邹永玲分析,也有部分人可能是因为成长过程中,遭遇过比较严重的创伤,将剧烈的运动或高度危险的行为,当成释放压力和缓解内在痛苦的方法。

如今,极限运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很多人以极限运动为“追梦”乐趣,不断地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

“有的人会实现风险可控,有的人则是不停突破安全界限。”罗新妮认为。

一些极限运动,“断送”了不少人的性命。

在中国,发生过天门山翼装飞行事件、贵州水西洞救援事件、多起可可西里徒步失联事件……让人们逐渐意识到极限运动的残酷性。

“有些寻求刺激的人对其中的风险视而不见,或不愿为风险放弃自己的个人体验。”罗新妮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们愿意冒巨大的风险,甚至是牺牲自己的生命,只为了感受发起高强度挑战的成就感。

而这一现象,正引发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争议。

© 2023,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