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治理高价彩礼频频遇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难点在哪里?丨快评

2023-07-15 12:00:00

近日,两则关于彩礼的新闻搅动了舆论。

2023年7月4日,江西抚州黎川县民政局发布通告:农村婚嫁彩礼超过本县2022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以上的(2022年为1.88万元),超过此标准均视为高价彩礼。县民政局从即日起公布抵制高价彩礼、深化移风易俗投诉电话,接受全县干部群众有关高价彩礼的投诉举报。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对高价彩礼进行治理。所依据的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不过,黎川县民政局发布的“受理农村高价彩礼线索的通告”,先是引发了炙热讨论,然后在当地一些人的投诉下被从网上撤下了,这到底只是撤下、通告依然有效,还是通告已被撤销?无论是哪一种情形,均彰显了治理高价彩礼之难。

这里扼要说一下高价彩礼的成因。有人说,因为中国男性比女性多三千多万、适婚女性供不应求。这种说法,很有迷惑性,但其实是错误的。婚姻市场并不是一个自由流动无摩擦的大市场,而是由大量地区性的局部市场糅合而成,每一个局部市场都是有从低到高多个层级的分层市场。简单说,婚姻市场不是单数,而是复数;非均质,有分层。

哪些人需要支付高价彩礼?在农村、小城镇尤其中西部的此类地方,适婚男性往往多于女性、供不应求,加剧了当地适婚男性的竞争。逻辑上,不给付就进入不了底层婚姻市场的男性才需要向女方给付彩礼,以求青睐。然而,一旦进入城市尤其是沿海大城市,适婚男女比例就倒转过来了。越往上走,婚姻市场的层级越高,适婚女性多于男性的情况越严重。

去大城市公园的相亲角,父母给自己的子女相亲,男女的比例往往是一比几。硕博相亲平台理想岛VIP发布的2023用户报告显示:注册用户突破10万,适婚女性显著多于男性,男女比,上海为34.4%:65.6%,广州为35.3%:64.7%,北京为37.3%:62.7%,几乎都是一比二。如果按照供求关系的逻辑,这些婚姻市场支付“彩礼”的就应该是女性。

从第一则新闻出发,理解了上述关于彩礼的背景知识,第二则新闻就更有意味了。

一网友在甘肃庆阳镇原县政府官网“领导信箱”留言,说:“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刚上大学结识了贵县临泾镇石羊行政村的一名女生,并成情侣,我们俩已经相识一年,互相很喜欢对方,于是将我们两个谈对象的事告诉双方父母”,然后女方父母表示本县最低彩礼28.8万元。该网友恳请镇原县用强有力的态势整治高价彩礼,“这样可以造福多少家庭和像我俩这样的情侣”。有人在评论区称,该女生已经退了彩礼和婚礼。

6月19日,镇原县委宣传部回复称,将以核查答复这次信访事项为切入点,形成一套长远治理高价彩礼的工作体系和日常监管常态机制。

此事在网上传播开了后,涌现出大量谣言,有人编造出女方出38.8万嫁妆、一百多万陪嫁多个版本,男方不想出或者出不起28.8万彩礼被女方退婚,对男生实施造谣诽谤网暴。

7月6日,镇原县委宣传部一工作人员表示,据了解,该男生为大一学生,双方父母未见过面,也未正式谈及彩礼,澄清了始于“领导信箱”评论区的谣言。

这其实反映了两个局部婚姻市场的“干涉”。在西部的甘肃庆阳镇原县,当地男性结婚要向女方支付高价的彩礼,但是从这里读书走出去的女方,能把当地的高价彩礼要求带出去吗?在这对情侣读书的城市或他们将来安家的城市,很可能是适婚男性少于女性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逻辑上男方没有必要支付彩礼。

但实际上支付彩礼与否,取决于男方家庭与女方家庭的博弈。某些男性扛不住某些话术,如“给女方一个保障”,而支付高价彩礼。但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与高价彩礼肯定格格不入,男方要有所坚持,女方要有所理解。

在底层婚姻市场,不给就找不到老婆的男性女方给付高价彩礼,本质上就是买卖婚姻。男性互相竞争的结果是造成了“囚徒困境”、不断推高彩礼,男女双方是买卖关系或供养者与被供养者关系,并不利于婚姻幸福与长久稳定。在这个意义上,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治理高价彩礼,很有必要。在没有高价彩礼甚至没有彩礼的情况下,在男多女少的底层婚姻市场,女性更有可能从婚姻和谐及自己的终身幸福出发选择伴侣,“价高者得”岂能成长久夫妻?

将婚姻建立在爱与道德的基础上,而不是买卖与算计的基础上,是婚姻和谐稳定长久的基础。从一些地方治理高价彩礼频频遇阻看,要解决这一问题,非中央出手不可。

© 2023,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