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阵阵,欧洲人迈得过这道坎吗?音频:00:0011:46
为期3天的检修之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宣布,由于多处设备故障,“北溪-1”天然气管道不再按期恢复供气。
8月31日,“北溪-1”天然气管道开始进行检修,再次停止供气。
在俄气公司刚宣布停气的消息后,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了近一周,涨幅近40%。
每当“北溪-1”天然气管道的流量减少,都是欧洲天然气价格出现跳涨的转折点:
6月16日起,“北溪-1”供气量减至40%,15日,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24%;
7月27日起,“北溪-1”供气量减至20%,25日、26日,欧洲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了至少10%。
更何况,这次停气更加迫近即将到来的冬季,一种危机开始在欧洲酝酿。
欧洲是否能够平稳过冬,欧盟的天然气储备率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数据显示,8月30日,欧盟天然气储备率已经达到80.4%,并且正在按照往年正常的储备速度推进。
这意味着,欧盟已经提前、超额完成了当下这一阶段的储气目标。
欧盟提出今年的储气目标,也是在俄乌冲突升级、欧洲天然气价格第一轮暴涨后。当时,欧盟的天然气储备率,只有40%不到,并且一度出现了减少的趋势。
在评估了冬季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中断的风险后,欧盟通过协议要求,今年11月1日前,欧盟成员国的天然气储备率,至少要达到总容量的80%。
过去半成天然气都从俄罗斯进口的德国,现在的储备率也已经达到了84%,天然气市场运营商欧洲贸易中心的执行董事最近还预计,德国不会出现全国性的天然气短缺,德国人在这个冬天不会挨冻。
放到欧盟层面更是这样。虽然看总体欧盟是达标的,意大利、匈牙利等国,储气却一直低于过去的平均水平。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社交媒体上置顶了欧盟天然气储备率达标80%的消息,照片上从左至右依次是:拉脱维亚总理、爱沙尼亚总理、丹麦首相、芬兰总理、立陶宛总统、冯德莱恩。
由于俄罗斯供气减少,欧盟国家必须寻找替代。俄乌冲突升级后,欧盟成员国开始在欧洲大陆之外四处奔走,购买天然气:
||4月,意大利频频派出高官前往非洲寻找天然气供应源,至少与3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
||5月,紧随意大利的是德国,德国总理朔尔茨开启了他的首次非洲行,接连访问三国;
||8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了去年关系还在恶化的阿尔及利亚,双方开始协商,将阿尔及利亚供给法国的天然气量提高50%;
而当欧盟国家同时开始分头行动时,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供需问题,而会引发蝴蝶效应。
这和粮食危机是一个道理,如果粮食减产20%,粮价不会只涨20%,而是会无限高——谁都担心自己成为那个吃不上粮食的人,哄抢之下,粮价会不断上涨。
这也直接反映在了天然气的交易价格上。现在,就拿满载液化天然气的运输船来说,从美国出口的,成本是6000万美元/艘,但最终卖到欧洲的成交价格高达2.75亿美元/艘。
与此同时,素有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之称的基准荷兰天然气期货价格,在8月突破了300欧元/兆瓦时,是去年同期的7倍,更是比能源危机前的平均价格高出了10倍以上。
||3月拜登前往欧洲参加北约特别峰会、G7首脑峰会和欧盟峰会,承诺要向欧洲出口更多的液化天然气
由于液化天然气运输紧俏,只要有空船,会被马上订走。液化天然气运费价格评估机构的数据显示,光算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租金,价格就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
租赁价格高涨,连带着造船的订单都已经爆满,韩国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生产国,这里的造船厂在2027年前已没有余力承接新订单。产能有限的情况下,新建船只的费用都涨了26%左右。
液化天然气市场的上下链条,全都进入了相互抬价的局面。
要知道,这些多出来的成本,可都得由买方,欧盟国家自己来承担。欧盟内部没有达成统一出价、统一收购的默契,就会把全球天然气市场的杠杆“撬”到欧洲市场。
既然在“开源”问题上欧盟各国“各自为战”,无法协调统一,欧盟决定想办法从“节流”上进行干预。
1个多月前,欧盟提出过一项新的政治协议,根据这项协议:
要保障欧盟的能源供应安全,在未来8个月的时间里,欧盟成员国需要根据自愿,在过去5年平均消费量的基础上,将天然气需求减少15%。而节约下来的天然气富余量,可供各国间的调剂补充。
不过,在见识过欧盟各国不惜代价“囤气”之后,这种人人自危的苗头让欧盟不得不在“自愿”后加了半句:
若届时出现天然气供应短缺等情况,欧盟将采取强制措施减少天然气需求。
据欧盟解释,之所以这样做,正是因为担心欧盟成员国之间的不协调和矛盾,会扭曲欧盟的统一市场。
而“强制”这个词,也引发了欧盟成员国的极大反对,有的国家直接质疑,欧盟有“越权”之嫌。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经济专家董一凡告诉谭主,根据欧盟的运行机制,在没有各国授权的情况下,欧盟委员会单方面出台一个政策,然后要求其他国家强制执行,是不符合欧盟法律的。
站在欧盟的立场上,协议的初衷是要让欧盟各国以尽可能小的集体让步,来守住欧盟能源安全的底线。
但站在欧盟成员国的立场上,欧盟出台的政策,其实并不能和自己的国情相匹配——各个国家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程度并不相同,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对某些国家来说,并不算危机。
西班牙的天然气来源,就不依赖俄罗斯的管道。西班牙副首相兼生态转型大臣就表示,不愿意为了非西班牙的问题,来付出经济上的代价。
而匈牙利,是欧盟成员国中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程度最高的国家——达到了80%,节流15%,根本解决不了匈牙利的能源危机。
匈牙利外长就直言批评,“这是不合理、无意义、无法实施和有害的建议。”
欧盟委员会,里外都不讨好。但危机面前,欧盟委员会总要体现自己的作用,这也正是欧盟不惜越界,也要提出这条政策的原因。
||敲定协议最终版本的会议前,西班牙代表与德国代表进行了点对点的交流
两周后,15%的节流协议得以通过。但最终的版本,是这样的:
出现供应短缺时,成员国要减少天然气需求的15%。同时,针对不同成员国的特殊情况,为提高协议执行的有效性,欧盟对部分成员国予以部分或全部义务的豁免。
||岛国爱尔兰、塞浦路斯和马耳他,与欧盟天然气网并不连接,即便是省下天然气,也无法给别的国家用,节流义务可以完全豁免;
||紧挨俄罗斯的波罗的海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还没有正式从俄罗斯电网转到欧盟电网,强行限气可能导致供电直接中断,它们的义务也可以豁免。
||天然气储备率超出指标,或能源结构严重依赖天然气、过去1年天然气消费增长幅度较大的国家,也可以获得义务豁免。这一条可以囊括的国家就很多了,捷克、丹麦、波兰、保加利亚、希腊、斯洛伐克等国,都在其列。
算下来,欧盟一共27个成员国,可以受到特殊照顾的国家,加起来要占到一半左右。
||对于欧盟整体来说,只要有任何一个国家没有按照协议执行,这项协议就没有意义,不只是预设的目标无法达成,而是在危机面前,一旦有人选择脱离集体而自保,则会让集体陷入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恶性循环中;
||对于任一欧盟成员国来说,完全寄希望于其他26个成员国能够在危机面前做出步调一致的牺牲,最终所要承担的风险和代价是不可估量的。
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欧盟做出的决策无论是从欧盟整体出发,还是从具体各个国家出发都是没有益处的。
可以说,欧盟共同决策的妥协机制,已经陷入了囚徒困境——在每个人都贪图个体最优解时,原本大家还可以达成次优解,事实上只能达成最次解。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许勤华告诉谭主,从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盟,各个成员国在一步步进行更多的连接,来达到“抱团取暖”的目的。
成员国选择加入欧盟,本身就是想用一体化的力量来补足各个成员国单一力量的天然薄弱。
在和平年代里成长起来的欧盟,决策的底层逻辑,是向上取舍——以共同利益最大化为着眼,向前发展,用统一的市场补足成员国各国体量不足的问题。
欧盟的前身,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对于各个成员国来说都是政治和经济上的双赢:一方面可以扩大各个成员国的政治影响,尤其是二战中的战败国,另一方面,可以将本国的资源、工业等潜力投入更大的统一市场。
当时的欧洲,有着被战争蚕食消耗后的现实窘迫,想要重回国际政治舞台的一极,相互依靠、取长补短自然成为了欧洲的必要选择。
||1950年,时任德国总理阿登纳(右)接待来访的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左),战后法德和解,就煤钢生产及储备达成一致,是欧洲煤钢共同体得以成立的基础
在欧洲大陆重燃战火的刺激下,欧盟成员国早已摒弃了欧洲区域一体化的初衷,他们不敢把“底牌”交给集体组织,而纷纷从底线思维出发,各自为政地试图寻找着对自己来说的“最优解”。
而它造成的一个结果是,欧盟的共同政策只能着眼于怎么样止损,而不是让成员国变得更好,也就是说欧盟的共同政策取的不是各个成员国利益的最小公倍数,而是最大公约数。
欧盟国家在二战之后通过一体化建立起来的脆弱信任,在危机面前被一下击碎,这背后有一个关键因素——美国。
二战结束后,美国一直努力在欧洲大陆“经营”,通过利益的亲疏远近对欧洲不同的国家区别对待,欧盟与美国的互动过程中,各个成员国的取向有差异,也会导致其无法形成统一意志对外。
欧盟成员国各自与美国的亲疏不同,就让美国找到了空子,将楔子打入欧盟国家间的信任基础。
殷鉴不远,当“北溪-1”天然气管道无法供气时,欧盟国家是否会想起此前已经关停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是怎样被美国拿捏来分裂欧盟的。
要知道,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国与俄罗斯的天然气贸易基本没有出现麻烦。
根据美国的说法,“北溪-2”会威胁欧洲能源安全。美国以此为由,多次鼓动一些欧盟成员国去反对“北溪-2”的建设。
在这样的挑拨下,一个能源合作的项目,最终成了地缘政治的牺牲品。
不仅如此,美国还通过各种圈子将欧洲国家进一步分割离间。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方面宣布“北溪-1”管道不会按期恢复的同一天,以美国为首的G7国家刚刚宣布,同意对俄罗斯石油实施价格上限。
而跟在石油之后的,是欧盟正在考虑,对俄罗斯天然气也设定价格上限。俄罗斯对此回应,一旦欧盟作出这样的决定,俄罗斯将不会再向欧洲供应天然气。
不知道那些还在为天然气奔忙的欧盟国家看到这两则消息后,是什么感想?
比起能源的短缺,今天的欧盟付出的代价更大——集体决策的失灵。
冬天将至,比起能源的短缺,欧洲一体化的退步才是更大的危机。
© 2022,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