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克德科學獎揭盅 六華裔獲獎


(
本報訊) 美國派克德基金會(David and Lucile Packard Foundation)2016 年科學和工程獎15 日揭曉, 16 名得主中有六名是華裔科學家,這是華裔近年來在派克德基年度科學及工程獎獲獎人數最多的一年。得獎人將獲得五年共875,000 美元的研究經費。

六名華裔科學家分別是斯坦福大學的強納森‧ 范(Jonathan Fan,音譯)、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的李波(Bo Li,音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馬登科、賓州州立大學的麥建輝(Kin Fai Mak,音譯)、哈佛大學的倪坤康和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許可。

上述六人來自兩岸三地及美國本土,凸顯不同背景華裔都能在美國科學界有傑出表現的最佳範例。

派克德基金會是由惠普(Hewlett-Packard) 公司創辦人之一的派克德(David Packard)所設立,旨在鼓勵美國高等學府中最有潛力的年輕教授,提供獎金給這些富有創新精神的年輕科學家,讓他們能夠享有充份的研究自由。自1988 年創立以來,已經提供了3.78 億美元給559 位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

強納森‧ 范是史丹佛大學電機系副教授。他的研究對象為影像處理,旨在通過結合材料科學、納米技術和計算設計的跨學科努力,拓展小型化光學系統的發展。

李波畢業於北京大學。她的研究主題是探討細菌化學作用的演變和細菌產生的類藥物分子,試圖解開細菌基因組的化學作用並發現下一代抗生素。

馬登科是清華大學校友、現任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心血管研究院助理教授。他的研究調查在低溫/ 缺氧的情況下,生物如何發展出新機制來適應環境的改變。

麥建輝2005 年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現任賓州州立大學物理系副教授。麥建輝的研究是探討具有多個內部量子自由度的電子系統所表現出的非常規傳輸現象和電荷粒子的多組分超流度(Multicomponent Superfluidity)。通過組合光譜和顯微技術,他在原子級薄材料及這些材料的異質結構上再進一步研究這些特性。

倪坤康是哈佛大學教授,他來自臺灣,2009 年獲科羅拉多大學Boulder 分校物理學博士學位,現任哈佛大學化學及生化系副教授。她的團隊研究化學和物理的量子介面, 簡單的規則如何產生出複雜的結果,以及讓分子處於停滯狀態的新技術,並將其用作複雜系統的量子構建塊。

許可是今年獲得派克德科學及工程獎的另一名清華大學校友,目前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化學系副教授。許可是一位物理化學家,他在納米線的超導電性及納米線的熱電效應等多個科研方向均有突破。他開發新的工具在納米級別探討生物、化學和材料系統。

© 2016 – 2018,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