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志和獎」向人文精神致敬

【本報訊】首屆「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頒獎典禮昨晚假灣仔會展中心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應邀主禮,與「呂志和獎」創辦人呂志和,共同為3 位獲獎者頒獎。獲獎者包括持續發展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類福祉獎得主「無國界醫生」、正能量獎得主美國第三十九任總統吉米.卡特。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等逾八百名各界精英出席見證。

梁振英在典禮上致辭指出,戰爭中捕捉到的兒童及難民的悲慘畫面令人震驚,「對於我們生活在和平與穩定環境中的人,這很難想像、更不用說忍受戰爭中的衝突、貧窮和飢餓的悲劇。然而人類天生具有同情心,有人文精神,這也是『呂志和獎』的精神。」

梁振英讚獲獎者為世界獻力

他指,「呂志和獎」不分種族、國籍、宗教信仰、膚色,向每一個投身人類文明的個人和組織致敬。今屆3 位獲獎者,每一位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為世界作出貢獻。袁隆平教授花逾半世紀研究高產雜交水稻, 解決饑荒難題,推動人類邁向一個沒有飢餓的世界。

「無國界醫生」組織為備受流行病和傳染病折磨的患者提供緊急醫療援助,為其帶來希望。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震撼人心,是真正的無國界精神。吉米.卡特是200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在全球範圍內推動慈善活動,為人類帶來正能量。梁振英續說,呂志和亦是受人尊敬的慈善家,長期以來一直參與支持公益慈善、教育、醫療、創新科技、文化藝術、環保等各方面的發展。

「呂志和獎」也是其的最新和最深刻的慈善活動之一。其信念令人堅信:「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我們攜起手來,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有愛心、和諧的世界。」呂志和在致辭時表示,相信「禮之用,和為貴」的精神,成立獎項希望促進世界文明,激勵世人構建一個更和諧的世界。

獎項旨在育土播種,滋長善根,表揚與肯定能修身正德、以無私大愛推動世界文明的傑出人士或團體,目標是打破國界、民族、信仰等界限,推動全球攜手尋找人類道德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的榜樣,宣揚和諧共融的價值觀,倡導積極正面的人生觀,傳遞振奮人心的正能量。他指出,首屆獲獎者擁有不同背景,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領域,有個人亦有團體,充分反映「呂志和獎」的國際性、多元性及廣泛性。

他表示,「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個和諧善美的世界亦是如此,希望「呂志和獎」能成為締造真、善、美的種子,得到各位悉心灌溉,茁壯成長,為世界增添色彩。

雜交水稻之父:最想造福世界

首屆「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持續發展獎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奪得,他昨日表示, 水稻是中國最重要的糧食,為逾六成的人口提供溫飽,而成功培育雜交水稻更是水稻育種的重大突破。他續指,中國種植雜交水稻的耕地面積約為1,700萬公頃,每公頃平均產量為7.5噸,較傳統水稻高出20%, 而每年因雜交水稻而增產的糧食,可以在中國養活7, 000萬人。

袁隆平續指,不論中國或是其他國家,種植雜交水稻已被證實是大幅提高糧產量的最有效方法,而越南及印度在多年前已開始以商業化方式生產雜交水稻。近年越南有60萬公頃耕地是種植雜交水稻,每公頃的平均產量為6.3噸,而傳統水稻的每公頃的平均產量為4.5噸,透過經年大規模商業化種植雜交水稻,越南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水稻輸出國。

他表示,「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他的畢生心願,現時全球有近1.5億公頃的稻田,其每公頃平均產量只有3.9噸。如果將50%的傳統水稻轉換成雜交水稻的話,每公頃的產量將提高2噸,每年全世界的水稻產量亦將增加1.5億噸,足以養活4億人。

他相信,加快雜交水稻在世界上的發展,將有助解決糧食短缺問題。

盼實現畝產千公斤大關

袁隆平說,獲獎對其是一種鞭策亦是種鼓勵。他直言「我不能躺在功勞簿上,我應該繼續奮鬥,好好地將獎金用在發展雜交水稻上。」未來將繼續向更高的高度攀登,實現畝產1,000公斤大關。

© 2016,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