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倾听“广州声音”,这场城市国际传播研讨盛会在穗举行

当今时代,风云变幻,如何讲述中国故事,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作为对外文化交流门户,广州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视野下提升城市形象,用国际语言展示美丽花城、幸福广州?12月21日,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国际形象传播研讨会在广州举行。由知名专家、媒体代表、传播学者组成的“智库”,现场为提升广州城市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撑。

为疫情防控敲“定音鼓” 广州发布获“点赞”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于涛在致辞中表示,地方的国际传播特别是城市国际传播的需求和作用不断地凸显,大湾区可以结合自身优势与特点讲好湾区的故事、讲好城市的故事。于涛指出,一直以来,广州外宣对讲述广州故事进行了非常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广州围绕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主题做到了权威发布、及时回应,实现了对舆论的主动引导,这都是大湾区国际形象传播的宝贵实践,也从不同的侧面讲述了广州作为一个开放之城、科技之城、人文之城和宜居之城的生动故事。

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邓鸿表示,近年来,广东省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广州作为省会城市,打造了广州故事会品牌,举办了系列高端国际会议对外交流活动,向世界展示广东的新发展、新面貌和新机遇,为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供了广州的案例。邓鸿说,诚挚欢迎大家常来广东广州走一走、看一看,通过广东这个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和国际社会观察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更好地读懂中国、传播广东、传播广州。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总站筹备组成员彭小毛谈到,今年4月广州抗疫举措一度引起境外媒体的误读,但广州直面问题,在第一时间举办了多场新闻发布会,回应境外舆论,同时组织钟南山等著名专家和在广州的外国朋友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让境外人士读懂广州的抗疫举措。这一经验值得进一步挖掘、总结和借鉴。

打好广州“文化牌” “读懂广州”融入“读懂中国”

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理事长李善民指出,广州在大湾区中具有天然地理、文化、语言优势。讲好大湾区故事,李善民建议,要注重城市间关系塑造。突出广州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互动、合作,以及利用交通、医疗、教育的优势,彰显广州的“引擎”地位。要重视文化要素传播,通过民众的故事提高海外媒体对广州的认知度,做有温度的传播。要重视多层次文化传播渠道的运用,如充分运用新媒体方式作有针对性的分类传播。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徐伟新发表主旨演讲,她表示,做好广州国际形象工作可以从侧面展示中国形象。“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连续两届在广州举办,将众多国际目光吸引到了广州,正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读懂中国’要下沉,‘读懂广州’要上升。” 徐伟新表示, “我们在阐述中国故事时,要在世界的一般性、共同性问题的阐述中来凸显中国故事的特殊魅力,而不是一味地从我出发。‘读懂广州’要上升,要从全国的、全球的、历史的、文明的高度寻找广州的定位。”她建议,将“读懂广州”放在“读懂中国”大主题里,让城市国际传播融入大外宣格局,立足于广州的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讲述广州故事。

人人都是“代言人” 构建多元大外宣生态

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裁刘加文强调,要真正做好城市国际形象的塑造,单靠媒体是不够的。走出国门的广州产品和外出旅游的广州人,都代表了广州形象。所以必须树立大外宣的理念,让政府、企业、民众都投身其中。同时,城市国际形象的打造也离不开自媒体。他建议对有潜力的自媒体作者,要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倾斜,让他们发挥好民间声音的作用。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慈善家》社长吕振亚以找准传播切口为主题,提出了三个广州城市宣传切入口,一是提升广州新活力内涵;二是用好“大湾区”概念;三是用好慈善公益的理念。要打造包括政府、媒体、企业、基金会、慈善组织、文化传承人、专家学者等在内的广州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生态圈,多方互动,形成合力,以产生更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外文局中山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志安留意到,大量的海外留学生、华人和普通中国人正利用互联网平台,从日常生活角度出发,讲述自己的中国故事以及对湾区、对广州的印象。未来的国际传播需要更多元的主体、更生活的视角、更民间的立场。

把情感融入传播话语 强化文化认同感

面向未来,广州城市形象国际传播应采用什么话语?中国网副总编辑杨新华建议,应从大湾区的全球地位建构广州的城市国际形象,建立独特的国际品牌标识,把守护大湾区历史文脉与广州打造文化认同枢纽相结合,加强话语研究和议题设置,注重把握对外传播中的发布权、定义权、解释权。

张志安认为,未来讲中国故事需要更多程序正当性的话语,如法治中国的建设、人文中国的发展、开放中国的合作机制;价值正当性话语,体现城市文化、情感和价值观。国际传播不仅需要正向、完美的故事呈现,更需要复杂、充满人性、更加能够打动人心的故事要素。只有把故事表达和价值追求结合在一块时,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湾区故事的国际传播才可能更具有内在的张力。

回顾:200多场新闻发布会发出“广州声音”

“哪里有需求,新闻发布队伍就出现在哪里。”今年,广州外宣战线以“200多场新闻发布会、1000多名发布人参与”的惊人成绩践行了这句话,用一场场权威发布、一个个前线故事、一组组感人场景记录了广州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实现“四个出新出彩”的奋战历程,展现出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对外交往门户枢纽城市的作为与担当。

研讨会上,广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广州城市形象国际传播工作。面对疫情来袭,广州第一时间开展高频次、高质量、高规格的新闻发布,为疫情防控敲响了“定音鼓”。市长出席的“顶格发布”,成为全国一线城市创举;钟南山院士六次出席,让人民群众吃下“定心丸”;友好外籍人士现身说法,有效澄清不实谣言;开进复工复产一线,打出“花样发布”组合拳。

不久前,“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第二次在广州举办,让“在广州,读懂中国”成为热词。“读懂中国”既是思想的激荡盛宴,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舞台。通过讲好美食故事、城市文艺故事、文化科技故事,广州外宣战线彰显了广州魅力、岭南风采、中国精神。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外显。为加强城市文化形象的总体设计,广州提出并打响“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四大文化品牌,提升“千年商都”“花城”“美食之都”等城市名片。文化产业发展上,2020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推动11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签约,合同金额高达182亿元。电影工作领域中,《掬水月在手》《点点星光》分别斩获第33届中国金鸡奖最佳纪录片、最佳儿童片。“今年即将过去,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前行。”该负责人表示,广州将继续用心用情用力向世界讲述好中国城市故事。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方晴、黎慧莹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王燕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李凤荷
广州日报五号楼工作室出品

© 2020,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