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影:從“搖籃”到“旗幟”,光影鑄就傳奇

(美國商業新聞網) 如果把長春視為一本書,那麼電影無疑是其目錄中閃亮的一章, 光與影鑄就了這座城市不朽的傳奇。

時光流轉,記憶長存。74年波瀾壯闊,74年風雨征程,作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長影不僅在戰火中播撒革命的種子,在祖國的四面八方生根發芽,成為宣傳群眾、發動群眾、助力革命勝利的有力武器,而且在共和國建設和改革發展的不同時期,依然初心不改, 紅色基因流淌在每件作品的深處, 影響和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長影是一個搖籃,更是一所學校;長影是長春的名片,更是中國電影的旗幟。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上,底蘊深厚的長影再次發力,在彰顯文化自信中貢獻智慧與力量。

戰火中走來,奠基新中國電影事業

長影舊址博物館的紅磚灰瓦, 鐫刻著歷史的陳跡。幾乎每一個角落,都是記憶的場景、故事的引信、懷想的觸媒。邁入電影藝術場館,一條電影記憶的長河頃刻間流淌於眼前,不禁讓人感慨:光與影的藝術究竟透著怎樣的魔力,在革命戰爭年代何以堪抵百萬雄師?

電影是特殊的陣地。能夠在人民群眾中產生宣傳鼓舞的功效,也可以為部隊官兵注入英勇鬥志。戰亂年代,尤其是對於發動不識字的群眾來說,光影、漫畫等因其直觀呈現而顯得格外重要。那時, 軍隊開到哪裡,放映隊就跟到哪裡,把黨的政策路線主張就傳播出去,從而為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民意之基。

作為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東北電影公司孕育於戰火之中。日本侵佔東北之後,1937年成立的“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簡稱“滿映”),成為宣傳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奴化中國人民的輿論工具。日本投降後,中共黨員劉建民、趙東黎秘密進入“滿映”,組織進步職工開展護廠鬥爭,於1945年10月1 日成立了東北電影公司。

1946年,內戰一觸即發。根據戰局變化,中國共產黨決定暫時撤離長春,中共中央東北局宣傳部指示東北電影公司北遷至合江省興山市( 今黑龍江省鶴崗市) , 在一所小學校裡搭設“廠房”,建起了黨的第一個電影生產基地。1946年10月1日命名為東北電影製片廠(簡稱“東影”)。從此,黨的電影事業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經受戰火的錘煉,茁壯成長,在宣傳黨的群眾路線和政策主張、爭取人民群眾支持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並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十年間繼續擔負著宣傳思想文化重要陣地的功能。在這一進程中,長影始終以紅色基因為主線,堅守陣地、引領發展,創作出一大批膾炙人口的經典電影,同時調出大批幹部分赴全國各地支援建設新廠,無愧於“新中國電影的搖籃” 之譽。

時任東影廠長的袁牧之在1947年2月提出“三化立功運動” 的口號和“七片生產”的方針。自此,東影開創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七個第一”——人民電影第一部多集新聞紀錄片《民主東北》,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第一部科教片《預防鼠疫》,第一部動畫片《甕中捉鼈》,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第一部長故事片《橋》和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為建立和發展新中國的電影事業做出了開拓性貢獻。

尤其是,拍攝於解放戰爭時期的1 7 集新聞紀錄片《民主東北》, 使用膠片3 0 萬尺, 開創了人民電影多集新聞紀錄片的先河。如今在長影舊址博物館裡重溫此片,儘管影片品質無法與今天相比,但在當時條件下紀實拍攝殊為不易。這是一部鮮血染成的戰地紀錄片,三名年輕的攝影師——張紹柯、王靜安、楊蔭萱犧牲在戰場上。凝視這些珍貴的影像資料,那黑白場景中蘊藏著無窮的力量。

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推進, 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後,東北電影製片廠分批回遷。1949年4 月,東影全部遷至長春現址,並攝製了《鋼鐵戰士》《白毛女》等優秀影片。1955年2月,根據中共中央文化部決定,東北電影製片廠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長影以拍攝現實題材影片開創人民電影創作先河,作品充滿原汁原味的人民生活細節和黑土地特有的粗獷豪放風格。同年,影片《平原遊擊隊》《董存瑞》等影片在全國各地上映。

在戰火中誕生、在廢墟中起步、在曲折中砥礪前行,1949年至今,長影為新中國電影事業培養輸送了2 0 0 0 多名優秀電影人才, 創作生產故事影片1 0 0 0 多部, 譯製完成5 0 多個國家2 4 0 0 多部影片,還拍攝了大量的科教片、戲曲片、美術片、紀錄片, 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輝煌篇章。在7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長影也形成了“人民立場、艱苦奮鬥、超越自我”的“小白樓精神”。

改革開放以來,長影創作拍攝了《保密局的槍聲》《人到中年》《小字輩》《蔣築英》《不該發生的故事》《開國大典》《辛亥革命》《黃大年》等一批為時代立像、為人民放歌、為民族鑄魂的影片,成為凝聚民族精神、引領時代前進的精神動力。

變革中重生,探索電影業發展新路

電影是特殊的文化載體,而電影製片廠是其生產製作的“車間”,是典型的文化企業。

企業與市場緊密相連。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激烈的市場競爭帶來巨大衝擊,全國所有的國有電影企業都無法回避, 長影也不例外。

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長影人審時度勢,站在全國和世界電影產業的高度謀劃電影產業發展, 以全球化視野探索中國電影發展新路徑,實施了電影創作與電影企業雙輪發展戰略。

近年來,長影創作的《辛亥革命》《索道醫生》《老阿姨》《守邊人》《黃大年》等19部影片連獲國內外大獎(其中,《老阿姨》榮獲第十七屆中國電影華表獎, 《守邊人》獲第十七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提名獎等),保持了電影創作生產的強勁勢頭。《開國元勳朱德》《少帥》《林海雪原》等一批謳歌党、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優秀作品,也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受到社會和市場的認可與好評。長影不斷在振興電影主業上出重拳,聘請了知名影星成龍擔任長影集團總導演。“這些獨特的電影文化品牌優勢,是新時代長影繼續繁榮發展的基礎所在,更是我們的信心與決心的源泉所在。”長影集團總經理李慶輝在接受《中國發展觀察》調研組採訪時說。

李慶輝介紹,2005年,中國第一家世界級電影主題公園——長影世紀城啟幕。開園10多年來, 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1000多萬人次。2004年,長影頻道開播,以電視資源盤活電影主業,為長影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2014年,長影電影院、長影音樂廳、長影舊址博物館相繼開放,這是長影在同一區域內通過產業集群縱向一體化,構成長影電影文化旅遊特色優勢的創新性共同體,其運營5年多以來,已顯示出厚積薄發的發展力量。

此外,長影跨區域發展代表之作——長影海南“環球100”生態文化產業園,在海南省海口市打造集影視製作、影視娛樂、影視商務、影視演藝、影視教育、影視傳媒、影視科技等多功能於一體的超大型國家級電影產業集群、國際文化產業合作平臺。專案位於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區長流組團,總占地4200畝。專案地塊原是172家工礦企業施工採挖後遺留的礦坑群落,最深的礦坑有40米。因此, 該項目不僅是吉瓊兩省合力打造的世界級、國際化文化產業品牌項目,更是吉瓊兩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理念的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專案自2015年底開工建設以來,工程建設穩步推進。特別是近兩年來,長影集團以堅韌不拔、勇闖難關的精神,屢克資金投入等諸多難題,夜以繼日推進項目建設,大幅縮短了項目建設工期,實現了如期開園的既定目標。

2018年12月31日,長影海南“ 環球100” 生態文化產業園專案一期工程——長影海南“環球100”奇幻樂園如期試業開園。憑藉高科技大型旅遊設備、全年齡層適宜的遊樂項目、全天候多國風情互動演藝節目,樂園在試業開園當天就接待了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國遊客3萬余人,百餘家國內外媒體報導了該專案的開園盛況。

經歷過歷史的輝煌、轉型的陣痛,也經歷了改革後的重生,長影成立74年來,始終以“國家隊” 的意識思考中國電影事業發展, 長影拍攝的每一部電影都站在中國民族電影的立場,始終堅守著一份濃郁的國家電影情懷。2016 年以來,長影為實現產業升級和進一步發展謀篇佈局,一方面圍繞電影主業發展初心,對外廣開合作之門,對內苦練人才隊伍, 精品力作頻繁亮相;另一方面加速既有產業轉型升級,在全力打造各項產業升級版,穩步提高企業既有產業經濟效益快速增長的同時,著力加快長影海南“環球100”項目的建設發展步伐,以產業大發展反哺主業大繁榮。

堅守中突破,發掘更多特色和亮點

黨的十九大後,中央明確提出中國電影的奮鬥目標,即到2035 年左右成為世界電影強國,中國電影的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國內國際市場佔有率大幅提高,彰顯中國精神、中國美學、中國價值、中國氣派的中國大片成為廣受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喜愛的經典之作,湧現一批世界知名、廣受讚譽的編劇、導演、演員等電影藝術大師,中國電影在世界電影格局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大大提升。

與此同時,長影譯製片與長影樂團在長影集團近些年的發展中風姿各異。

長影譯製片廠是我國最早的專業譯製片生產基地, 起源於1 9 4 8 年長影前身東影成立的翻版片組。當時的譯製片被稱為翻版片,已故的長影著名老藝術家袁乃晨擔任翻版片組組長,從此開啟了新中國電影譯製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歷程。時至今日,長影譯製片廠在70多年歷史中,已經譯配了近50個國家、10 餘個語種的2 4 0 0 多部影片, 包括《斯大林格勒戰役》《人證》《寅次郎的故事》《羅馬假日》《摩登時代》《蝴蝶夢》《卞卡》《女奴》等許多影響了幾代中國影迷的經典作品。

從以往只能定額分配每年8部作品,到2014年躍升至數量遠超其他譯製片廠的21部,到2018年的39部大銀幕作品,再到今年3月的7片連發,以及每年還為央視六套譯配大量螢屏作品,不斷遞增的數位變化直觀而令人振奮;從以往只能譯配一些知名度較小、上映地區少、放映週期短的小成本譯製片,到如今精製作、高成本、知名度廣的大片雲集;從以往的不信任、不看好、不放心,到如今的主動找、挑重任、品質絕對保證, 再到現今由長譯奉獻的“中國聲音”每月都在銀幕、螢屏上與觀眾相逢,更在近幾年交上了如《馬達加斯加》系列、《藍精靈》系列、《馴龍高手》系列、《神偷奶爸》系列,以及《星際迷航》《哥斯拉》《火星救援》《諜影重重》《頭號玩家》《綠皮書》《阿麗塔:戰鬥天使》《荒野獵人》等一系列熱映銀幕的優秀成績單……一路走來,長影譯製片默默地用實際行動改變著、進步著,用品質和真誠書寫著長譯新篇章。

今年5、6月份,長影譯製片廠為觀眾連續帶來了12部題材和風格各異的院線進口譯製片。其中既有好萊塢電影《哥斯拉2:怪獸之王》《一條狗的使命2》,也有童趣十足的動畫電影《企鵝公路》《哆啦A夢:大雄的月球探險記》,以及奧斯卡三項大獎影片《羅馬》,“長影譯製片月”景象再現。

長影的電影給觀眾留下了難以抹去的視覺記憶,而那些經典的電影音樂,更是讓人百聽不厭,成為影片經久不衰的靈魂所在。

《上甘嶺》中的《我的祖國》,《英雄兒女》中的《英雄讚歌》,《草原上的人們》中的《敖包相會》,《祖國的花朵》中的《讓我們蕩起雙槳》,《冰山上的來客》中的《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作為我國首個國家級電影交響樂團,長影樂團成立70餘年來,從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橋》開始,先後為700多部影片錄製音樂。

而在經歷了歷史變遷、歲月沉浮之後,長影樂團在堅守中國電影音樂陣地的同時,開創性地走出了一條將電影音樂與高雅交響樂相結合的演出之路,重新綻放異彩。

5 月15日下午, 調研組一行來到長影樂團排練廳,長影樂團正在緊鑼密鼓地排練著。《我的祖國》的音樂旋律一遍遍在排練大廳響起, 這首耳熟能詳的激昂歌曲,正是長影樂團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而精心籌備的經典曲目,在樂團裡消失了快20年的民樂隊,是此次演出排練的亮點之一。

長影樂團民樂隊隊長陳萬濱在排練間隙接受調研組採訪時介紹說,長影樂團民樂隊曾先後為幾百部影片配樂,並隨著長影樂團的演出足跡走遍大江南北。但在上世紀90年代,西方音樂在國內蓬勃興起,民樂隊受歡迎程度銳減,不得不精簡壓縮隊伍,直到在長影樂團的演出舞臺上消失至今已經20年了。陳萬濱說,2016 年以來, 在長影集團“ 擦亮品牌、重塑輝煌”的重要戰略進程下,長影樂團經過一系列努力, 加大推動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終於在2017年正式恢復民樂隊建制,並面向全國公開招聘民族樂器演奏人才。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長影樂團團長張霽虹說,長影樂團的眾多前輩藝術家,為我們留下了寶貴藝術財富。挖掘和利用傳統文化中的精髓,發展和傳承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將民樂隊與新民樂打造成為長影樂團演出新的亮點,這對於豐富音樂作品表現形式、拓展觀眾群體、推動演出市場創新, 都具有積極意義。

新中國成立70周年,長影樂團很忙,每週五都在長影音樂廳與觀眾們見面,樂團演出的節目也越來越多樣化。舞臺上,既有年過半百的西洋樂器演奏員,也有年輕的民族樂器新鮮力量,兩種聲音,在舞臺上交融彙聚。

傳承中創新,開拓國家電影新時代

據介紹,當前長影正在積極努力與國內、國際電影創作機構廣泛接觸,加強合作。以“國家隊” 的角色和意識思考中國電影事業發展,拓展創作和選片視野,對標電影創作主流。要主動適應現代觀眾審美需求和趨勢,在講好故事的同時著力提升製作水準,在藝術呈現手法、視覺衝擊力、銀幕形象塑造等方面大膽採用當前最新科技成果,用“科學+藝術”的思維創作更多電影精品。

“關注現實、反映現實一直是長影電影的傳統和優勢,長影每年每一個重要時間節點都有現實題材獻禮影片。”長春市委宣傳部電影處處長尹維英在接受採訪時強調,長影將繼續傳承紅色基因,加大現實題材創作力度, 並按照《吉林省文學藝術創作工程規劃(2 0 1 8 – 2 0 2 1)》安排, 圍繞重要時間節點,在繼續做好主旋律、現實題材、農村題材創作的同時,積極組織推動各種題材、各種類型、各種風格的電影創作,爭創吉林電影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

“當前,長影正在重點加強電影人才隊伍的建設。”吉林省委宣傳部電影處處長劉威告訴調研組, “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省委宣傳部高度重視長影的人才隊伍建設和電影主業發展,全力支援和説明長影圍繞相關主題進行探索和前進。”

李慶輝介紹,從2017年開始,在吉林省委宣傳部的支持和幫助下, 長影連續三年舉辦電影人才培訓班,致力於培養編劇人才、技術人才、發行人才、製片人才,以及美術、剪輯、攝影、服裝、道具、化妝、數位特效、宣發行銷等各個領域的專業人才,邀請業內著名專家學者對人才培訓班進行小班授課, 成效顯著。

5月10日,《中國發展觀察》調研組到訪了長影集團北京基地。李慶輝對調研組說,北京是文化資源和人才的高地,“長影北京基地要充分發揮吉林省電影創作的視窗和前哨作用,積極對接北京豐富的電影創作資源,密切接觸電影創作最前沿,拓展管道、彙聚力量,以尋求更大更多的創作生產專案及合作機遇”。

最後,要加大電影創作的政策保障。劉威認為,電影產業發展涉及面廣、社會影響力大,既需要廣大電影工作者不斷努力創新創造,也需要全方面強化體制機制保障,進而營造推動電影發展的良好氛圍。

“作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長春電影製片廠創造過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七個第一’,先後拍攝的農村和改革歷史題材的優秀作品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為新中國的影視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東方文化與城市發展研究所所長楊曉東評價說,70多年來,尤其是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和事業轉企業的改制過程,長影經歷了一段改革陣痛和思想衝擊,通過鳳凰涅槃式的洗禮,走出了一條以講好中國故事為準則,堅持以人民群眾為創作的源頭活水,秉持只有“紮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的精神理念, 用心、用情、用功抒寫偉大時代,湧現出了一批謳歌党、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優秀作品。

楊曉東進一步提出,新時代的長影應持續發揚“搖籃精神”,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凱歌中閃亮, 不斷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同時, 增強國家隊意識, 加強與“ 互聯網+ ” 以及科技、金融和文旅深度融合,搭建國家級電影產業集群和國際文化產業合作平臺,讓長影煥發活力,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下一步,長影將緊緊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黨100周年、黨的二十大等重大時間節點,發揚‘搖籃精神’,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守正創新,用心用情創作拍攝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能扛鼎的影片,為時代留印, 為黨和祖國謳歌, 為人民寫意抒懷, 用明德引領風尚。”李慶輝介紹,今年長影將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條主線,重點做好“三項工作”, 一是精心推出“ 五片+ 兩劇” , 向新中國70周年獻禮。打磨推出大型3D史詩影片《榮耀的心》、3D抗戰影片《楊靖宇》,創作拍攝好人物傳記片《大醫方舟》、紅色題材影片《百萬雄師》、現實題材影片《我和我媽的高考》, 發行好《民族記憶》《谷鼓齊鳴》兩部電視劇;二是精心籌備一台高品質的“《我的祖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音樂會”,充分展示新中國電影音樂魅力,豐富人民生活,共用祖國榮光;三是精心舉辦一場“《流金歲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長影珍貴電影劇照資料道具展”,展示長影歷史和新中國電影成就,引導人們堅定“四個自信”,彙聚建設文化強省、電影強國的精神力量。通過這些工作,講好長影故事,光大吉林形象,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

© 2019,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