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需增長的韌性

早前市場嘩然,中國今年2月份的出口額同比銳減20.7%,已經創下三年來最大降幅,遠大於市場分析師平均預測值的4.8%。雖然中美貿易談判正在進行中,市場緊繃的情緒依舊,中美貿易摩擦以及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已經迫使中國政府採用更多財政和貨幣政策,來挽救中國出口貿易量和內需經濟同時下滑的困境。

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的生產活動韌性依然延續著。中國2月份的出口貿易量下降,很大程度是今年2月份春節季度性調整因素所影嚮。但相對的是,中國在大宗商品的進口方面如原油、煤炭及銅等一些大宗商品的進口趨勢,還是處於穩健的增長階段,這反映了中國國內經濟活動的發展依然保持活躍。

例如中國原油進口需求提前至1月,因此導致了2月份的進口量銳減,實為春節季度性調整所致。中國在2月份的原油進口達每日1023萬桶,創史上的第三高進口量,也高於1月份的每日1003萬桶。同時,今年前兩個月的原油進口較去年同期增加10.8%。

另外,中國在金屬和礦石進口量方面是豬年增加的。2月份的銅礦石進口量比1月份僅增加了1.9%,但在今年頭兩個月的銅礦石進口量,相比上年同期卻大幅增加了24.9%。此外,中國今年1和2月份的鐵礦石進口總量為1.743億噸,上年同期進口總量規糢為1.739億噸,顯示了微增長。與此同時,中國的煤炭進口從1月份的3350萬噸下滑至2月的1760萬噸,但今年前兩個月的進口量相比去年的同期增加了3.8%。

除此之外,有數據顯示中國2月份的官方採購經理指數(PMI)從1月份的49.5降至49.2,連續第二個月低於景氣分水嶺的50指數點,但依然高於市場分析師的普遍預測值。大宗商品貿易量不是即時的經濟表現指標,因為其存在著季度性的大批提前交易量。但是,中國的大宗商品每季度的進出口量變化,可以反映出中國經濟生產活動的韌性,是否依然保持著活躍度。

特別是此刻,中國政府極力實施各種經濟政策,結合各種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中國內需經濟的增長,並籍此守住這段時期中美貿易糾紛導致的經濟波動。目前除了中國國營企業面臨各種改革需要,還有掙紮求存的中國民營企業的國外生產戰略實施。

因此,綜合大宗商品的進口數據顯示可看出,中國對主要大宗商品的需求仍保持穩健,顯示中國生產企業的經濟活動規劃處於平穩狀態,暫未露出太大的生產放緩風險跡象。目前投資者可以關註3月份的PMI指數的變化,觀察中國政府的各種經濟政策,以及中美貿易談判進程的各種市場資訊,將如何影嚮中國企業的生產規劃。因為第一季度大宗商品進口是否增長,事關中國生產商能否在第二季度生產活動上,消化早前的原料進口。

© 2019,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