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護「最高標準」開先河

(美國商業新聞網)港珠澳大橋建設以來,施工落實各項環保措施屢開內地交通基建領域之先河。承建大橋工程島隧項目的中交股份公司負責人說:「中交股份的業務足跡遍及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港珠澳大橋是我們有史以來執行的最高環保標準。」逾3200個日夜的工期裏,帶給數萬名建設者不僅技術創新,還有環保觀念的改變。

  珠江口現有的白海豚是全世界資源數量最多的稀缺群體,而港珠澳大橋工程穿越期間,共有超過100家建設單位、數萬名施工人員,要在9年工期裏保護好白海豚,意味著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嚴加控制。

「鉛灰色的白海豚是剛出生的,灰色的是年輕,粉紅色就成年了。」對這些「海上大熊貓」的特徵、習性如數家珍的,除了大橋工程不同合同段的安全環保部人員外,還有每一艘施工船上的白海豚觀察員。

大橋設計階段已針對白海豚保護進行諸多調整,如減少橋墩、人工島成島及基槽開挖工藝優化、由海上作業變為陸地工廠化作業等,相應增加工程造價逾36.7億元。而大橋主體工程動工以來,直接投入白海豚生態補償費用8000萬元,加上用於施工中相關的監測、環保顧問、漁業資源生態損失補償、環保課題研究等費用,共計約3.4億元。有環保專家稱,「以往工程大多為經濟發展服務,不少人覺得耗費巨資的環保工作不值得,也有諸多不適應;但從港珠澳大橋開始,改變在發生。」

© 2018,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