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美國商業新聞網)援引鳳凰網消息,兩千多年前,張騫鑿空西域,標記了絲綢之路繁華的開端;伴隨著鳩摩羅什、玄奘的足跡,佛教越過帕米爾高原,沿著流沙、戈壁,渡過黃河,逐漸昌盛於中原,克孜爾、莫高窟、炳靈寺、麥積山、龍門、雲岡……仿佛顆顆遺珠,散落在古老的絲綢之路。
今天,在四大文明的交匯地——敦煌,流傳千年的文物與昭示未來的科技遭遇之後,碰撞出來的是如何傳承、發揚的智慧火花。
在這裡,敦煌莫高窟被不斷提及。英國王儲基金會傳統藝術學院主席大衞格林爵士說,看到日常熟悉的基礎材料——諸如岩石和泥土,竟可以轉化為莫高窟內的偉大藝術品,無人不為之傾倒。
在這裡,新技術被不斷提及。諾丁漢大學教授梁海達女士說,2011年,遠程光譜成像系統PRISMS首次被帶到敦煌進行遠距離掃描試驗。從那以後,光譜成像越來越多地被運用於繪畫成像研究。今天,壁畫自動遠程光譜成像儀實現了數十米距離的高解析度成像,甚至可以對整個洞窟進行成像。光譜數據量的大幅度增加需要新的圖像處理方法。我們提出了一種新的機器學習算法,用於自動複現隱藏的文字和繪畫,以推斷壁畫的年代,並自動將不同顏料配方的繪畫聚類,以實現高效的顏料識別。
在這裡,保護與再生被不斷提及。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說,通過土遺址保護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直接保障了元上都遺址、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為「一帶一路」倡議中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明互鑒、民心相通作出了貢獻。
在這裡,未來被不斷提及。中國電科集團重慶聲光電智聯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軍說,未來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的技術手段應用和方法創新,將實現對博物館公共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的深刻變革,實現博物館「全面認知、科學保護、智慧傳承」的历史使命和社會責任。
當絲綢之路古跡遺址保護問題在世界範圍內進行討論時,當古老的文明與最新的科技日益結合緊密時,人們聽到的是历史與未來碰撞的聲音,看到的是智慧的火花,享受的是思想的盛宴。在此,期待這場盛宴的「餘香」今後以更加深邃、高遠的姿態呈現在人們面前。
© 2018,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