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嬰兒」商品化 顛覆社會

全球首名「試管嬰兒」在1978年出生後,掀起透過科技改變生育方式的趨勢,有伴侶希望利用「基因編輯」技術,誕下「設計嬰兒」,使之具備優良的音樂、體育及閱讀等能力,或擁有特定性格特徵。然而,這同時引起道德問題,有關技術未來恐成為商品,吸引富裕階層的父母「消費」,而非令整個社會獲益。不過亦有科學家認為,人類其實不必依賴相關技術,只須慎選胚胎,也能達到相近效果。

1932年,英國作家赫胥黎出版反烏托邦小說《美麗新世界》,講述到了2540年,人類在沒有父母下,於「中央孵化場」出生,由於胚胎經過化學處理,誕下的人智商分為5級。雖然情節只屬虛構,但隨着「試管嬰兒」、「三親嬰兒」陸續出生,「設計嬰兒」指日可待。

科學家憂擾亂生殖系譜

科學家在2012年發展出稱為「CRISPR-Cas9」的基因改造技術,有助促進基因治療和遺傳疾病研究。雖然大多數國家仍未立法批准把相關技術應用在人類生育上,但中國科學家已率先進行實驗,結果好壞參半。一批科學家兩年前在英國《自然》期刊撰文,擔心假如以基因改造方式擾亂生殖系譜,實際上可能朝「非治療性遺傳改良」方向發展,與原先促進人類健康的初衷背道而馳。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生物倫理學家格林預計,「CRISPR-Cas9」技術在20年內仍未廣泛採用。但他承認應用相關技術時,可能出現嚴重誤差,導致經過「編輯」的兒童出現健康問題。

選胚胎未來20年更普及

同樣研究生物倫理學的史丹福大學學者格里利認為,基因編輯技術涉及未知風險,而且費用昂貴,希望有意生育的夫婦可透過挑選胚胎代替。他解釋指,進行人工受孕後,胚胎經過基因篩查程序,孕婦可決定選用哪顆胚胎。格里利又指,假如配合目前已使用的「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辨別出特定遺傳疾病,選擇胚胎的方法便會變得更可靠,在未來20年會更普及。 ■《衛報》

© 2017,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