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下令增產ICBM彈頭

「北極星3」型設計圖曝光 分析:向美韓施壓

美國與韓國舉行年度「乙支自由衛士」大型軍演之際,朝鮮中央通訊社昨日報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早前到科學研究所視察,下令製造更多固體燃料火箭引擎,以及洲際彈道導彈(ICBM)彈頭。專家分析朝鮮官媒發放的照片後指出,朝方可能正研發新型導彈,不但機動性更高,射程亦更遠。韓聯社分析,金正恩此時公開露面,旨在向美韓兩國施壓。

金正恩到訪的研究所是導彈計劃重要一環,負責生產固體燃料火箭引擎,朝中社公佈的其中一幅新聞相片,顯示「北極星3」型導彈的設計圖,智庫「不擴散研究中心」研究員代茨曼指出,這款導彈前所未見。

射程更遠 用固體燃料引擎

專家相信「北極星3」型的射程比舊型號遠,而且可從發射管射出,意味方便運送,外界難以判斷它的位置及事先摧毀。此外,採用固體燃料引擎的導彈,能在短時間內準備好發射,較液體燃料快。潛射導彈亦須利用發射管系統,麻省理工學院助理教授納蘭稱,朝鮮將同一設計用於潛射及陸基導彈相當聰明。

由於相片解像度不足,專家未能辨認出另一張設計圖描繪的導彈,推測可能是「火星11」或「火星13」型,然而上述兩款都是液體燃料引擎導彈,改用固體燃料就要將設計改頭換面。

疑現大口徑火箭引擎外殼

另一幅相片顯示,金正恩身旁擱着啡色的大型圓管,專家認為它是大口徑火箭的引擎外殼,原料似乎是「克維拉」(Kevlar)或玻璃纖維,相信以繞絲技術製成,這種方式所需的工業技術較金屬為原料先進,好處是重量較輕,讓導彈的射程更遠,而且可攜帶更重的彈頭。

朝中社報道,金正恩讚揚研究所成員是英雄,並下令增產彈頭和「碳/碳複合物料」引擎。金正恩亦表示,透過多次試射,朝鮮已驗證ICBM必須的重返大氣層技術。

韓國科學技術政策研究所專家李樁根(譯音)指出,朝鮮的報道少了以往的威脅,他認為朝鮮今次純粹想證明,有能力生產「火星14」型ICBM的重返大氣層載具,以及準備好發射大口徑潛射導彈「北極星3」型。亦有專家認為,相片展示的只是朝鮮正在研究的技術,或要待明年才會應用在試射上。 ■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韓聯社

© 2017,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