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鄺慧敏)香港本土文化眾多,特有的港式奶茶、盆菜等有望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代表作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推薦十個項目,包括港式奶茶、食盆(盆菜)、戲棚搭建技藝等列入代表作名錄,並由即日起展開為期3個月的公眾諮詢,料本年中公佈最後結果。有戲棚搭建師傅指,搭建戲棚時需考慮力學及藝術設計,惟因工種關係,近年甚少有年輕人入行,希望列入代表作名錄後能把技術發揚光大。
十個推薦項目為南音、宗族春秋二祭、香港天后誕、中秋節–薄扶林舞火龍、正一道士傳統、食盆、港式奶茶製作技藝、紮作技藝、香港中式長衫和裙褂製作技藝,以及戲棚搭建技藝。(見表)
全由人手搭建難度大
戲棚搭建用於太平清醮、神誕等宗教活動,戲棚由竹、杉構成樑柱及框架,外蓋鋅鐵片遮風擋雨。
入行45年的戲棚搭建師傅嚴順利指出,搭戲棚的難度大,要融合力學及藝術,而且全由人手搭建,即使搭到100呎高,仍需用人手傳送竹棚,與一般建築工程的搭棚方式不同。
不過,他指由於行業對體力需求大、工作不穩定,因此很少年輕人入行,「唔係成日有得搭,後生要搵食就唔得」,老師傅又陸續退休及離世,現時只有數間公司負責搭建戲棚。他期望,項目納入代表作名錄後能發揚光大,又冀政府給業界更多機會及空間展示搭棚技術。
從事中式長衫及裙褂製作約60年的馮鍶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業界最興盛的時期,當年有3,000名師傅,但隨着時代轉變,近年手藝逐漸失傳,「以前人人都造衫,現在結婚先會做裙褂,好可惜。」
他認為項目列入代表作名錄是好事,希望政府為業界提供更多場地讓師傅開班授徒,並多加宣傳有關課程,「好多人想學都唔知去邊度學。」
諮詢會:不希望絕技消失
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主席鄭培凱指出,入選準則包括項目能體現香港傳統文化、項目具有世代承傳、鮮明族群或地區特色及在社區有重要影響,具維繫社區關係的作用。
他指,雖然民間傳統甚少記載於文獻之中,但這些工藝有結實的本土文化基礎,「不希望因而消失掉。」
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總監何詠思說,未來會加強推廣代表作名錄內的項目,例如到學校舉辦講座、工作坊等,提升市民對項目的認識及欣賞。
本港現時已有十個項目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包括大坑舞火龍、涼茶、粵劇、長洲太平清醮等,該十項同樣會列入代表作名錄之中。
© 2017,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