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佔深淵技術制高點 探知南海成形之謎
香港文匯報訊 據科學網報道,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汪品先日前介紹說,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海底長期觀測平台「國家海底長期科學觀測系統」大科學工程項目即將獲批開建,探索海底物理、化學、生物和地質的各種過程,同時服務於其它多方面應用的綜合需求。
在上周六(25日)舉行的上海科普大講壇上,中科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汪品先,上海海洋大學教授崔維成,同濟大學教授周懷陽等科學家,向數百名聽眾講述了中國深海科研的進展。汪品先介紹,正在南海作業的「決心」號大洋鑽探船,要在南海底部地殼中打四口深井,通過對岩芯的科學分析,探知「南海區域如何從大陸變成海洋」這一問題。
汪品先介紹說,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海底長期觀測平台、被列入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的「國家海底長期科學觀測系統」大科學工程項目即將獲批開建,參與單位包括同濟大學、中科院聲學研究所等。據悉,該項目針對中國周邊典型海域的特點,在中國東海和南海建立海底長期觀測系統,構建關鍵海域的國家海底長期科學觀測設施,實現海底及水柱環境的實時、動態和高分辨率立體監測,探索海底物理、化學、生物和地質的各種過程,同時服務於其它多方面應用的綜合需求。
「南海深部計劃」進衝刺階段
報道指,把深網、深潛、深鑽合在一起,是中國要做的重要事情。汪品先在題為《「入地」與中國夢》的報告中說,在深海科技領域,中國科學家在深鑽、深潛、深網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對人類來說,「下海」比「上天」的難度更大。迄今為止,已有400多人進入太空,12人登上月球;然而下潛到海洋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底部的人只有區區3個。
而「入地」比「下海」的難度還要大,身兼「南海深部計劃」指導專家組組長的汪品先介紹,正在南海作業的「決心」號大洋鑽探船要在南海底部地殼中打四口深井,通過對岩芯的科學分析,探知「南海區域如何從大陸變成海洋」這一問題。新華社日前報道,這是中國科學家主導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鑽探,與前兩次相比,這次鑽探目標更深、難度更大,這標誌着中國海洋科學首個大規模基礎研究計劃──「南海深部計劃」進入衝刺階段。
冀早日完成全海深載人深淵器
而崔維成的夢想,就是把中國科學家送到馬里亞納海溝。本月結束深潛測試回到上海的他,已帶領團隊將着陸器下潛至馬里亞納海溝的10,890米深度。「科學研究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崔維成說,「當今世界中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和焦點,就是科學技術。而現在各個主要國家都在搶佔未來科學技術的制高點」。
崔維成表示,深淵科學、深淵技術,是海洋科學技術領域的一個制高點。我們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最先進的全海深載人深淵器,否則它的意義、價值都要打一個折扣。崔維成表示,「我的夢想,就是以建設深淵科學技術流動實驗室為抓手,使中國的載人深潛技術達到國際領先,同時希望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
© 2017,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