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明解體25年 歐美警惕分裂

歐洲「普京影子」處處 特朗普棄盟友不顧

今年是蘇聯解體和獨聯體成立25周年,明天是確立獨聯體的《別洛韋日協定》簽署紀念日。蘇聯當年與美國爭鬥半個世紀,最後轟然分崩離析,被視為西方價值觀的勝利,美國日裔學者福山更形容為「歷史的終結」。然而有評論指出,當今西方國家愈來愈從國際舞台上退縮,讓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等新勢力崛起。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更是對全球化和自由主義的重大打擊,西方亟應避免重蹈蘇聯解體之覆轍。

在1991年12月8日,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領導人在白俄的別洛韋日森林簽署協議,廢除1922年的《蘇聯成立條約》,確定蘇聯將不復存在。蘇聯解體後,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在政治和經濟等方面推行激進的改革,惟因國家剛剛經歷天翻地覆的改變,民眾無所適從,以致國家陷入混亂。直至葉利欽繼任人普京上台,鐵腕治國,俄羅斯才逐漸恢復,走回正軌。

民粹蠶食西方價值觀

《衛報》評論員梅森指出,縱觀現今歐洲政壇,普京的「影子」隨處可見,例如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和法國極右政客勒龐,他們都親近俄國,而且同樣以「強人」形象示人。在環球經濟不景、民粹思潮盛行的情況下冒起。在英國公投脫歐、意大利否決修憲公投後,可以預見歐洲正出現類似前蘇聯的解體傾向,進一步蠶食西方價值觀。梅森認為,當年蘇聯解體後,東歐自由派還可以向西方國家取經,但若西方自身也被排外和民粹情緒左右,則沒有一個可供參照的榜樣,亦沒有人能夠拯救西方自由價值觀。

在大西洋的彼岸,作為全球一體化下的最大得益者,美國於特朗普當選後,只會進一步走向孤立主義,棄盟友於不顧。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任時,陸續於阿富汗及伊拉克撤軍,在敘利亞內戰問題處於下風,都可見美國逐漸卸下昔日「世界警察」的角色。

「美國優先」損亞洲盟友

不同的是,奧巴馬是擔心美國實力不足已難以應付全球事務;而特朗普則是從「美國優先」的角度出發。《華盛頓郵報》的克勞薩默認為,隨着美國「重返亞太」政策遭逢挫敗、「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名存實亡,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積極與中國拉近關係,其他美國的亞洲盟國亦開始權衡利弊。

25年後的今天,蘇聯解體的慘痛教訓令西方社會明白,民主自由的理念和既有秩序並非永恒不變,蘇聯所經歷的事變,隨時可能在今天的西方重演。■《衛報》/《華盛頓郵報》

© 2016,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