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發展穩健之際,市場人士容易忘記潛在的金融市場風險。由於目前金融產品與商業模式創新的結合發展飛快,各國金融監管機構的風險控制工具也面臨更多挑戰。例如,一般上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本來是專注於控制通貨膨脹率和就業率。如今更多的情況是系統性風險不斷延伸,金融資產價格泡沫的不斷膨脹。同時,虛擬貨幣如比特幣的出現,導致市場投資更多以套利為目的。因此,投資者們很難辨別出到底是金融風險波動,還是經濟週期的變化導致的經濟增長變化。
世界銀行在《全球經濟展望》早前曾預測,鑒於去年全球經濟增速的普遍上升,2018年可能是全球經濟的一個轉捩點,也就是說全球經濟的產出缺口,可以在今年得到自2008年以來的首次彌合。世界銀行的預測依據主要是,過去十年令全球經濟整體陷入嚴重衰退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世界經濟遠未達到最大化的產出,這也就是經濟學家普遍說的產出缺口。當全球經濟發生產出缺口較大時,市場需求會疲弱,企業和工廠的產能會過剩,大規模的失業將抑制一國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上漲,資產也無法體現該有的市場價值增長。
無論如何,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已為今年的全球經濟增長添加了許多不確定性因素。近期,特朗普政府又在醞釀針對中國的措施,試圖迫使中國停止目前要求美國企業向中國公司轉讓技術的做法。特朗普的應對做法還是使用貿易壁壘,這包括對每年至少3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加征關稅。
有報導指出,美國政府認定中國違反了美國的智慧財產權法,不公平地施壓美國企業要求其轉移技術,而美國政府宣稱這強制性的技術轉移,將讓美國企業每年損失300億美元。如果這是屬實,那麼除了會影響美中兩國的貿易,日後延伸的問題是中國學生和學者日後到美國的簽證將受阻。
明顯的是,特朗普的這些貿易壁壘是美國政府,為削減其巨額的貿易逆差而採取的激進政策。特朗普也公開的表示,他希望中國拿出一套方案,如何能讓中國對美國的3750億美元的商品貿易順差縮減1000億美元。
國際貿易本來就是各國企業按照自己的資源稟賦和生產優勢出口,而同時進口那些本身不具備生產優勢、但國內具備銷售市場的商品。美國對中國的巨額貿易逆差不是一時形成,而是美國家庭和企業在這十餘年,不斷進口中國價廉物美的商品和原料。實際上,中國價廉物美的商品出口到美國,對於降低美國通貨膨脹率是有貢獻的。
如今外匯市場走勢也掀起擔憂的疑慮。隨著部分貨幣的多頭押注處於紀錄高位,投資者擔心外匯市場也隨時對風險作出相應調整。回顧歷史,2016年5月當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對中國部分鋼材徵收懲罰性關稅後,美元指數一個月內下跌了逾2%,美元兌人民幣則上漲了2%。同樣的,前總統小布希在2002年3月對歐盟進口鋼材徵收關稅後,美元則下跌了6%。因此,一旦出現美中貿易戰,外匯市場的波動將是相當劇烈。
© 2018,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