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幾度春秋 鏡前青絲染霜

上海理髮店 成也潮流 敗也潮流

以往人們很着重外表要「企理」,十日不剪髮就會被老闆鬧,相比起來,現時的人隨意得多。那個年代家裡的設備不太好,一家住着幾伙人,所以人們會選擇外出洗髮。加上當時娛樂場所盛行,很多舞小姐會光顧電髮。■文:莊程敏/圖:莫雪芝

今時今日的旺角是潮流集中地,年輕人愛聚集於此,但在精品商店和潮流服飾中間,竟然有着一間創立於上世紀60年代的上海理髮店。上海新雅蒙娜麗莎男女理髮公司多年來在潮流及科技進步的衝擊下,仍然屹立不倒。創辦人顏偉國,上世紀60年代從上海來港,於上海理髮店任學徒打工數年後,憑着少少積蓄自立門戶。他坦言,上海理髮在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的香港盛極一時,但自從1997年香港回歸後生意開始大減,時至今日只能夠「賺份人工」。雖然如此,這種傳統上海理髮店仍然成為不少舊客戶回味以往的一大途徑。

昔日好蓬勃 間間好生意

如果你以為現時的舊式理髮店一定是整天門堪羅雀,那就大錯特錯了。記者訪問當天是平日的下午兩點左右,一進店內,已見數名客人在剪髮。店內沒有新式的裝潢或設備,員工大多已經上了年紀,頭上幾縷青絲難掩霜白。無獨有偶,正光顧的數位客人同樣是白髮蒼蒼。顏偉國表示,現時是做熟客生意為主。老闆顏偉國已年屆70歲,烏黑整齊的頭髮令他看起來較為年輕,替客人理好頭髮,慢慢將自己的創業故事娓娓道來。顏偉國籍貫上海,由於上世紀50年代在上海生活困難,於是申請來港。來港後在上海理髮店學師,一做就六七年。之後透過參加由上海人一起創立的標會,1967年終於靠着眾人之力籌夠錢於旺角開理髮店。他指自己信用好,當時數十人一起供一份會,約500元一份會。

「當時好蓬勃,一落街就成條街都係上海理髮店,間間都好好生意。」顏偉國透露,當時一個月可以賺到幾千元。為何上海理髮店這麼受歡迎?顏老闆不禁賣花讚花香:「招呼好、衛生設備好、服務好;師傅剪髮、吹波技術都好(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男子流行將前髮吹起成一個波)。」

今生意式微 夠賺份人工

「以往人們很着重外表要『企理』,十日不剪髮就會被老闆鬧,相比起來,現時的人隨意得多。那個年代家裡的設備不太好,一家住着幾伙人,所以人們會選擇外出洗髮。加上當時娛樂場所盛行,很多舞小姐會光顧電髮……」顏老闆眼中泛着緬懷的光芒,話語間將畫面帶到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的香港─到處充滿嘈雜聲,環境雜亂,馬路繁忙,燈紅酒綠,但處處充滿生機。

由於想在眾多上海理髮店中突圍而出,顏偉國不惜大手筆購入日本製且具自動按摩功能的飛髮椅:「嗰個年代好巴閉㗎啦。」一張椅要3,800元,他一口氣購入8張,總值3萬多元。說到這裡,他不禁慨嘆道:「早知嗰陣用嚟買樓,𠵱家收租好過,嗰時啲樓僅萬零蚊就有交易,𠵱家唔使咁辛苦。」不過說到這幾張飛髮椅,顏偉國很佩服其耐用程度,用了50多年仍未壞,只是更換了椅背皮。

問到這行何時開始式微,顏偉國斬釘截鐵表示:「回歸之後。」回歸之後,不少內地黑工來港搶工作,當時他剪一個髮收100元,但黑工僅收50元、30元:「港英政府就會趕這些人走,特區政府就……」

現時剪髮大約收140元,包洗髮及剃鬚,他笑言,現時這行「搵唔到食」,但現年70多歲沒有「細藝」,有得做應該要感恩。顏偉國透露,這間店租金每月高達8萬元;1967年在亞皆老街的舊店,只需1,700元租金就已經有樓上樓下兩層,可容納20多位理髮師傅。

© 2017,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