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探究中國是否墜入日式經濟陷阱


改革是中日差異的關鍵所在。日本未能積極推動結構改革,是該國 1990 年代的一個標誌,而這對當前「安倍經濟學」復甦計畫構成同樣嚴重的障礙。相對之下,中國的策略強調結構改革和「再平衡」的重要性。中國是成是敗,最終取決於領導層是否願意勇敢處理抗拒改革的既得利益集團。

儘管許多人愈來愈擔心中國的經濟,中國眼下並非正步向「失落數十年」的日式經濟停滯。但是,這一判斷仍有令人憂心的不確定性。日本當年不願拋棄功能失調的成長模式,該國的命運即已註定。中國積極推動經濟結構轉型,是它與日本不同之處,但中國執行這項策略時遇到了種種困難。除非中國能克服這些困難,其結局可能與日本相似。

中國非金融債務對國內GDP的比率,已從 2008 年的 150%,升至現在的 255%,而企業(主要是國有企業)貢獻了三分之二的增幅。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儲蓄者,該國債務大增完全不令人意外。高儲蓄經濟體很容易出現高投資的情況,而中國因為缺乏資本市場改革,中國的投資熱潮不成比例地仰賴銀行信貸做為資金來源。

日本的教訓對評估債務密集型成長的風險特別有幫助。2015 年末,日本總債務對 GDP 的比率接近 390%,比中國高約 140 個百分點。但是,日本的儲蓄率非常高,日本基本上是欠本國人的債。也就是說,日本比較不怕外國投資人撤資,儘管資本外逃經常引發其他國家的危機。

因為自 2007 年以來,中國的儲蓄率是日本的兩倍,中國的債務密集型經濟體,看來更加不怕資本外逃。擔心中國經濟因為債務危機而硬著陸,是大大過慮了。

殭屍企業在中國也是熱門議題。殭屍企業是日本頭一個失落十年(1990 年代)的要角,它們靠銀行持續提供有補貼的貸款維持生命;不知不覺間累積了巨額逾期放款,最終拖垮了銀行體系。這一點很重要:殭屍企業與殭屍銀行的互動非常險惡,結果堵住了實體經濟的動脈,導致日本的生產力成長急速放緩,至今未能扭轉頹勢。

中國領導層在最近的公開聲明中,明確提到殭屍國有企業。中國當局已經相對迅速地遏止鋼鐵和煤這兩個關鍵產業的過度擴張,同時暗示可能對水泥、玻璃和造船業採取類似手段;這一點與日本截然不同,因為當年日本否認問題近十年之久。

中國貸款品質惡化的問題,也令人想起日本的經歷。中國上市銀行的官方逾放比僅 1.7%,但實際問題遠比這嚴重。值得關注的還有「特別關注類貸款」,也就是借款人出現初步還款困難的貸款,以及影子銀行體系的壞帳,兩者加起來可能令中國真實的逾放比升至約 8%。在這種情況下,當局最終將必須對中國銀行體系注入資本。

這一切在北京都不是什麼「黑暗祕密」。5 月初,中國首要官報《人民日報》即刊出一篇「權威知情人士」的訪問,凸顯了中國高層對於如何避免步日本後塵有日益公開和激烈的辯論。這名據信接近習近平主席的知情人士強調,中國債務問題與殭屍企業有危險的關聯,大有可能令中國經濟陷入日式的「L 型」衰退。這觸及中日比較的核心問題。日本經濟已經迷失了 25 年(而且仍未脫困),這種結果是中國無法接受的。但中國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不保證就能避免墜入日式經濟陷阱。

© 2016,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