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市場冷熱兩極

環球政治和經濟前景不明朗,不僅影響普羅大眾的消費和投資,就連一度熾熱的藝術品市場也面臨調整。在早前結束的紐約佳士得拍賣會,莫奈的名畫《乾草堆》以8,140萬美元(約6.32億港元)拍出,比估價高一倍。然而業內人士指出,市場出現兩個需求層面,最高檔的藝術品繼續搶手,次一級的則受冷待。這反映買家更揀擇,而賣方放售也變得審慎,不會輕易把最好的作品出讓。

佳士得、蘇富比和富藝斯三家拍賣行,都於本月在紐約舉行印象派、當代和現代藝術品拍賣會。其中,佳士得拍賣會推出48件藝術品,合共進賬2.46億美元(約19億港元),勝過預期,按年升近倍。佳士得全球總裁皮爾卡寧指出,主要藝術品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收藏家愈來愈謹慎,集中精力追逐最頂尖的作品。富藝斯的拍賣收益為1.11億美元(約8.6億港元),與去年相比,該公司今年推出的藝術品數量較少,但叫價更高。總括而言,拍賣會都是聚焦一至兩件最昂貴的著名藝術品,而拍賣其餘數十件較「普通」的作品則要多花一點功夫。

賣家吝於放售 供應緊張

有分析認為,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加上美國富商特朗普當選總統,導致收藏家對高檔藝術品裹足不前。蘇富比行政總裁史密斯表示,早幾年的拍賣熱潮如今稍為回落,並非因為缺乏買家捧場,反而是賣家擔心政經局勢不穩,不太願意放售,令供應緊張。除了佳士得的《乾草堆》吸引市場目光之外,蒙克畫作《橋上的女孩》(Girls on the Bridge)亦由蘇富比以5,400萬美元(約4.2億港元)拍出,比該畫作8年前的拍賣價升值2,400萬美元(約1.9億港元),反映一流作品依然有市有價。

高盛分析師巴里指,高檔藝術品市場「似乎正經歷調整」;紐約私人經銷商古德則指,愈來愈少頂級藝術品推出拍賣市場,因為賣家知道無法以最理想的價錢出售,「收藏家(本身)很有錢,根本無須出售收藏品」。紐約Levin Art Group總監萊文則認為,收藏家或繞過拍賣行,以私人方式出售藝術品,「市場已見收縮,但好的藝術品售價仍非常高……(它們)走入地下市場,被私下賣出」。

拍賣行轉型 服務多元化

隨着大環境轉變,拍賣行以兩招應對,一是增加當前銷售額,包括提高佣金;二是業務多元化,例如蘇富比早前收購了「梅摩藝術品指數」(Mei Moses Art Indices),該指數追蹤經過重複交易的藝術品,分析其市場走勢,以相對科學的方式建立價格指數體系。《紐約時報》認為,蘇富比已由傳統的拍賣行,發展為多元化的資產管理公司,提供藝術品銷售、顧問、出租以及指數分析等服務,相信其他拍賣行也會跟隨。■英國《金融時報》/《紐約時報》/彭博通訊社/Business Insider網站

© 2017,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