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举办的2025网络文学高层次创作人才研修班,邀请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英国《金融时报》前副主编、FT中文网创刊总编辑张力奋为网络作家及写作爱好者们授课《旅行与旅行写作》。而受邀原因便是,作协的相关负责人被张力奋教授在《第一财经》杂志的个人专栏《一个人的地球》深深打动——记录他人生中最漫长的一次旅行。
274天,65个国家,150多座城市。
这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而是一场关于生命、认知与远方的热烈实践。
“旅游与旅行的区别是什么?”
“我们为何要去旅行?”
……
一连串的设问下,授课的开场便将学员们带入了沉思。尽管是一场关于写作的培训,但张力奋老师一直试图让学员们将焦点引入到自己的内心,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写作技巧,没有宏大叙事。
写作也好,摄影也罢,抑或是年轻世代喜爱的vlog,无论媒介工具与科技发展如何改变,我们都在努力寻找一些亘古不变的东西,得以在困顿、迷茫、纷扰中得到些许启发。正如英国社会学家约翰·厄里《游客的凝视》里提到,旅行者通过一种特殊的“凝视”方式去观看异地风景、文化和人群,这种凝视是与日常生活不同的、充满期待的。通过凝视“他者”(不同的文化、生活方式),我们反过来更清晰地定义“自我”。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张力奋教授的旅行见闻。
9月14日(周日)晚,第一财经诚挚邀请您参加 “张力奋:274夜,我的地球之旅” 读者沙龙。这将不仅是一场旅行分享会,更是一场关于如何观察世界、如何安放自我的思想对谈。
# 活 动 嘉 宾 #
主讲人:张力奋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FT中文网创始总编辑,资深媒体人与作家。
一个自诩为“旅行者”而非“旅游者”的观察家。
对谈人:杨宇东
第一财经总编辑。
他将与张力奋教授深入对话,
探讨旅行作为认知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主持人:赵嘉
第一财经副总编辑、《第一财经》杂志总编辑。
她将引领整场对话,共探旅途中的哲思。
他们为何而来
张力奋说:
“我是个旅行者,不是旅游者。我旅行是为寻找流浪无定的陌生感,换个活法。旅行是一张空白支票,对结果从不打包票,得享受迷路与冷遇挫折,接受意外。归来时,你已过了几天人家日子,五官明亮了些,少了点自以为是。旅行是一种病,也是药,得先上路。”
杨宇东说:
“旅行意味着什么?如果类比读书的话,旅行就是一种更直接的对话,和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世界。更令我着迷的是,旅行虽然可以规划,但必定会产生很多不期而遇,这种不期而遇,相比于书本,更是拓展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的最佳方式。”
赵嘉说:
“274天,65国,150多个城市——力奋老师以极简朴的文字,极本真的影像,记录下他人生中最漫长的一次旅行。这个时代,时间被碾碎,旅行,写作,阅读有那么点类似:刻意制造点疏离感。唯有远离,方能见世界参差,抵达自我。感谢他赐文第一财经。”
您可以选择多个套餐——
无论你是痴迷旅行的实践者,还是渴望突破日常的梦想家,抑或是喜欢深度思考的阅读者,这场对话都将为你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与这个广阔世界的关系。
9月14日晚,让我们暂别碎片化的时代,一同沉浸于一场持续274天的漫长白日梦,见证如何用脚步丈量地球,以思考抵达内心。
报名从速,席位有限!
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购买《第一财经》杂志2025年9月刊
© 2025, biznew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