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文傳媒團參訪屈原文化公園屈子祠(大公文匯網記者 王凱輝 攝)
(美國商業新聞網)8月28日下午,2025全球華文媒體高層湖南行來到有着「湘北門戶」「魚米之鄉」之稱的岳陽,先後參訪了屈原文化公園、洞庭南路歷史文化街區,紛紛點讚岳陽歷史悠久,具有人間煙火氣。
親身感受屈原文化 讓更多海外人士了解岳陽
沿着汨羅江畔,採訪團乘觀光車首站抵達屈子祠。在這裏,採訪團認真聆聽工作人員解說,不停提問、交流。長年生活在海外的華媒代表來到這裏,不僅是一次參訪交流,更是一次心靈上的「虔誠朝拜」。在這裏,採訪團體驗了「緬懷屈原祭祀典禮」,親身感受穿越2000多年的家國情懷與詩魂楚韻。屈子祠是全國唯一紀念屈原的古建築,始建於漢代,總面積1651平方米,以「文化人的勝地」聞名海內外。
印尼訊報陳虹文表示,現在中國開放240小時過境免簽,真的越來越方便了(大公文匯網記者 王凱輝 攝)
印尼訊報陳虹文是土生土長的印尼人,她向大公文匯網記者分享,「在這裏感受到了濃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屈原的精神不僅屬於中國,也能引起印尼讀者的共鳴,因為他代表了忠誠和擔當,這些價值觀跨越國界。」陳虹文表示,作為印尼華人媒體,通過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的採訪活動來宣傳岳陽,讓更多印尼人,尤其是閩南人知道這裏。她說,「現在中國開放240小時過境免簽,真的越來越方便了。」

隨後,採訪團來到屈原文化公園核心建築——屈子書院。青磚灰瓦、飛檐鬥拱的楚式建築群依山就勢,莊重古朴。新建的屈子書院由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院常青院士領銜設計,包括求索堂、沅湘堂、藏騷閣等19個單體建築,具備講學、藏書、文史展示等功能,是我國目前最大體量穿鬥式偶數開間的全木結構建築。第二次來屈原文化公園的美國《中華商報》副社長夏博士表示,這裏代表了楚辭和中國文化的集合地,具有深遠的歷史性和滲透性。

華文傳媒凝心聚力 宣傳好岳陽
在岳陽洞庭南路,採訪團一下車就被這裏的煙火氣帶動起來了。只見這裏遊人如織,夜景迷人,街邊的小吃店、燒烤店更是讓採訪團邁不開腳,一會盯着商家製作「椰子蛋」,一會看著名的岳陽燒烤,不少媒體代表品嘗後連連稱讚。據了解,洞庭南路歷史文化街區位於岳陽古城區南部,肇始於宋,是岳陽古城保存歷史風貌、歷史遺蹟和歷史信息最為豐富和集中的街區。

這裏還有千年慈氏塔、岳陽樓歷史文化街區展陳館,人間煙火氣與文化氣息交融,引得採訪團成員不停打卡拍照。韓國世界僑報攝影部主任周慧辰開心地說,「這裏有美味的岳陽燒烤,還有慈氏塔、創意塗鴉牆等,隨便一拍就是氛圍感大片。」文化街區工作人員介紹,近幾年當地政府在保持傳統街區原有風貌基礎上着手進行城區改造,最大限度地保留岳陽老城文化根脈,讓老街區煥發新生機。

從千年文脈到數字浪潮,岳陽「文旅品牌」越擦越亮。今年5月,第四屆湖南旅遊發展大會在岳陽舉行,文旅活動精彩紛呈,文旅產業持續火熱。今年上半年,岳陽接待遊客4033.99萬人次,遊客總消費417.52億元人民幣,入境遊客人次及消費額同比分別增長105.8%和89.52%。

澳門月刊澳新社齊繼革表示,沉浸式體驗岳陽夜經濟很開心,也很放鬆。他說,「希望彼此加強友誼,藉助海外華文傳媒組織的力量宣傳千年古城岳陽,講好湖南故事,講好中國故事。」
© 2025, biznew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