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力争到2027年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规模超万亿元


发布会现场

(美国商业新闻网)10月9日,从《关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广东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实现营收6638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力争到2027年,广东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规模超万亿元,规上医药工业规模超5000亿元。

出席发布会的有,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省委统战部部长王曦,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省科技厅副厅长梁勤儒,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汪洪滨,省医保局副局长董炳光,省药监局副局长王玲。发布会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邓鸿主持。


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邓鸿

邓鸿介绍,广东生物医药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医疗器械产业规模,相关产业园区数量、申请生物制药专利数量等多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


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省委统战部部长王曦

王曦介绍,《行动方案》提出38项重点任务和举措。在优化体制机制方面,完善产业发展协同机制。充分发挥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链长”机制作用,完善跨部门、重点地区共同参与的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效协同机制,深化“三医协同”,强化统筹协调。聚焦省级权限优化各项服务。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制度创新前沿优势。充分运用“港澳药械通”政策,加快扩大指定医疗机构和产品范围,支持大湾区内地九市对接港澳生物医药产业。

在全产业链支持方面,《行动方案》在创新研发、平台建设、临床试验、审评审批、产业化、入院使用等方面提出多条针对创新药械的支持举措。结合全省地市已出台的生物医药相关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对创新药械全链条各环节予以政策、资金等支持;加大对生物药、化学药(含仿制药)等各细分领域的支持力度,谋划发展基因技术、细胞治疗等新领域新赛道,大力发展化学药及中间体、天然药物、中草药功能组分、药用辅料等生物制造模式。强化招引“大而强”以及锻长板、补短板的国内外优质企业和项目,优化对在粤企业的培优扶强和针对性服务。

在解决产业发展卡点堵点方面,《行动方案》针对企业反映药械审批慢等问题,与国家药监局药品、医疗器械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共建联合服务机制;对创新药械等重点产品建立提前介入机制和特别审查程序;全面提速医疗器械产品审评审批,将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评时限比法定时限平均压缩50%等;针对企业反映药械“入院慢、入院难”等问题,要求省内公立医疗机构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药事管理委员会、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对创新药械开辟挂网快速通道,自申报资料通过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挂网采购。对符合条件的医疗服务和技术,向医疗机构开辟“附条件新增立项”收费等绿色通道,促进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临床应用。针对广东省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平台、化学原料药和中药材等方面存在短板,提出引进培育一批CRO(合同研发组织)、CMO(合同生产组织)、中试平台等服务平台,规划建设化学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培育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养殖基地等。

在发挥优势锻造更长长板方面,《行动方案》促进中医药产业标准化、国际化、现代化;以国产医疗设备应用示范助推医疗器械和装备产业扩大规模优势;以科技赋能老年用品产业,推动智能助行器、助听器等智能化、适老化康复辅具和器材研发应用,引导养老院、福利院等加快康复辅助设备设施迭代升级等。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

涂高坤介绍,根据国家药监局公布数据,截至2023年底,广东药品生产许可证、中药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均排名全国第一,化学药生产企业排名全国第二;形成了营收超千亿元生物医药企业1家,超百亿元企业11家;单项冠军企业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10家。力争到2027年,培育发展千百亿级企业不低于15家。

涂高坤介绍,广东将及时跟进国内外临床阶段创新药械研发动态,引进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药械在粤产业化;深入挖掘该省在临床上具有独特优势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品种,推动医疗机构制剂转化为新药;力争更多国家生物医药领域科技重大专项落户广东,推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成果在广东转化,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大湾区内地九市对接港澳生物医药产业,争取港澳地区生物医药企业来粤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狠抓招商引资,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生物医药龙头骨干企业、高端研发机构和重大产业项目;同时,因地制宜壮大现有存量,优化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完善链条推进重点突破,形成一批未来生命健康领军企业;强化政策和服务,提升企业在粤发展的信心决心。加大政策资金扶持。积极对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资金奖励,联合银行机构针对生物医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发融资产品等。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梁勤儒

梁勤儒介绍,为全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创新,积极增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布局实施多个专项,积极支持生物医药企业、高校院所研发一批临床急需、应用量大、适用面广的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物。中山康方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广州众生睿创来瑞特韦等1类新药获批上市并实现产业化;深圳迈瑞医疗R9彩超、深圳精锋手术机器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紧密依托头部企业、知名高校院所以及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布局建设包括广州实验室、生物岛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等在内的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全力支持广州人类细胞谱系、深圳合成生物研究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撑产业发展。”梁勤儒说。同时,广东加强与港澳紧密合作并充分发挥大湾区政策综合优势,积极推动环境引才聚才、平台引才聚才、项目引才聚才、人才工程引才聚才,在药物发现、临床研究、管理运营等领域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据统计,目前广东生物医药研发人员超过5.8万人,形成了一支规模更为宏大、结构更为合理、素质更为优良的人才队伍。


广东省药监局副局长王玲

王玲介绍,2021年,“港澳药械通”政策落地后,打通了国际先进创新药械快速进入临床使用的通道,使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以及港澳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在临床急需的情况下,可以在大湾区内地指定医疗机构使用,为大湾区居民带来了疾病治疗实实在在的便利。

王玲指出,截至目前,“港澳药械通”已公布指定医疗机构达到45家,实现大湾区内地9个地市全覆盖,引进港澳已上市药械品种79种(药品39种,器械40种),惠及湾区居民近万人次,并进一步吸引全球跨国药械企业关注广东,营造大湾区创新药械集聚发展的良好氛围。今年7月31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进口港澳药品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用法治手段破解急需港澳药械管理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助推健康湾区高水平发展。

王玲表示,根据管理条例,接下来,对急需港澳药械实行目录管理,将动态调整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全流程压缩审评审批时限,目录外急需港澳药械审批时限由原来35个工作日压缩到20个工作日,目录内急需港澳药械审批时限由原来25个工作日压缩到10个工作日,平均提速50%,将“人等药”变为“药等人”。

“为进一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广东将进一步鼓励全球跨国药械企业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医疗资源,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在指定医疗机构按照国家技术指导原则规范开展急需港澳药械真实世界研究,支持使用效果良好的急需港澳药械在内地申请注册上市。”王玲说。


广东省医保局副局长董炳光

董炳光介绍,为贯彻落实国家医保局关于在医疗保障服务领域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通知,组织省内各采购平台研究形成广东省挂网药品工作操作指引,对化学药、生物制品和中药的创新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以及创新医用耗材,开辟快速挂网通道,实行企业承诺制,按照“随报随审”的原则,自申报资料通过后不超过15个工作日完成挂网采购,推动企业少跑腿,支持创新药械快速挂网上市,提升医药企业创新积极性。

董炳光介绍,针对优化重大疾病、罕见病诊疗方案或填补诊疗手段空白,以及配合落实国家和省重点改革和创新任务的医疗服务和创新技术,向医疗机构开辟绿色通道申报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简化流程,加快审批,创新开展“附条件新增立项”,促进创新医用耗材尽快转化为临床应用,推动创新药械发展。

董炳光指出,目前,广东省已将1655种中药饮片(其中中药配方颗粒494种)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包括破壁饮片、冻干粉等剂型,进一步支持中医药应用;同时,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将慢性病、常见病“互联网+”复诊产生的诊查费和药品费用、符合条件的互联网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汪洪滨

汪洪滨介绍,围绕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广东建成了近200家国家和省级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全省50家高水平医院科技能力明显提升,12家医院进入中国医科院科技量值全国百强;围绕临床研究能力提升,在全国率先启动“临床研究规范管理”和“提升高水平医院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两项试点,设立省临床研究质控中心、伦理质控中心、干(体)细胞临床研究质控中心、医学科学数据中心等技术支撑机构,推动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登记备案项目4万余项、数量占全国五分之一;围绕医学科技成果转化,设立医药成果转化平台,每年遴选并发布优秀成果与企业对接,支持高水平医院近两年实施成果转化300余项、转化金额超过30亿元。

© 2024,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