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6日,乌东部城市克里米纳,一名乌克兰士兵在操作无人机进行侦察时,在屏幕上看着俄罗斯坦克(新华社/图)
当地时间2023年8月19日,乌克兰方面宣称对俄罗斯领土深处的一座空军基地发动了无人机袭击,至少造成一架俄罗斯Tu-22M3超音速轰炸机起火。乌克兰方面随后在社交媒体上公布的照片显示,索尔特西空军基地冒烟起火。俄罗斯国防部也在其社交频道中证实了这起袭击事件,并表示一架飞机因火灾而受损。
本次遭到袭击的空军基地位于乌克兰边境以北约650公里外,是俄罗斯空天军第840重型轰炸机团的所在地。俄罗斯此前曾频繁动用Tu-22M3轰炸机搭载巡航导弹,对乌克兰境内的目标发动攻击,本次袭击相信是乌克兰的针对性报复。
从袭击现场的情况来看,出现损坏的轰炸机并未停在掩体机堡之内,甚至没有做任何如钢丝帐篷或者伪装网之类防备无人机的设置,由此可见俄军并未意识到这个远程轰炸机基地的安全隐患。毕竟该基地在乌克兰远程攻击武器射程之外,附近也没有乌军地面部队活动的迹象。可能正是因为大意没有防备,有备而来的乌克兰秘密行动人员才得以找到空子可钻。
根据俄军后来活动的情况,在袭击发生后不久至少有6架Tu-22M3飞机离开索尔特西空军基地,被疏散到更为远离乌克兰的后方。由此也可以看出,俄军在袭击后并未第一时间锁定攻击者的位置,也没有有效的方法进行反制,只能暂时通过紧急疏散来避免更多的损失。
诡异的是,这次参与袭击的无人机并不是军用型号,根据双方公布的情况都能印证,乌方使用的是四轴螺旋桨无人机,是典型的商用无人机设计。从俄乌战场至今的情况来看,商用无人机反而是战争中最重要的装备,因为简单、便宜、数量巨大,能够满足侦察、监视、攻击、校准等各种前线任务。实战中,平时我们用来航拍的商用小型无人机实际上防不胜防,甚至双方前线军队几乎都对此没什么好的应对手段。
理论上来说,对抗商用无人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电子干扰,俄罗斯在战时还专门研发了针对穿越无人机(FPV)的“Triton”电子战防御系统,并将其集成在坦克装甲车辆上,俄军事工业部门宣称这套系统可对商用无人机常用的四个频率868、915、1300和2400MHz进行干扰,能够导致无人机失去控制而坠落。Triton系统并不是唯一的无人机电子对抗装置,此前已经有大量的反无人机电子枪在战场上被使用,然而发挥的效能却相当可疑。现有对抗手段之所以难以凑效,主要是两方面存在困难,首先就是要对此类飞行高度低、飞行速度慢、雷达回波信号小的商用小型无人机提前预警并不容易,对空警戒雷达往往会将其视为地面杂波过滤掉,虽然通过提高灵敏度可以改善,却又会提高虚报率。当然,如果有综合光电系统作为补强可以提高发现率,也无法确保稳妥。
除了难以发现之外,商用无人机其实也并不那么容易被击落。比如用电子战系统干扰手段击落无人机,实际上战斗效果也不算理想。无人机干扰枪和俄罗斯这个Triton系统一样也是通过对几个常用波段的无人机操控频率来进行干扰,然而大部分早期干扰枪都是单频段输出,也就是每次干扰只能干扰其中一个频段,如果无效再手动切换频段。
这种干扰有很多不确定性,笔者本人就尝试过使用干扰枪,切换了几次频道无人机依旧安然无恙,干扰电磁波能不能奏效,有时候纯看运气。对于和平时期警方执法来讲,这种干扰手段或许够用,即便暂时无效损失也有限,但战场之上生死攸关,这显然就不够用了。
那么是否可能做到多个频段一起干扰呢?理论上当然是可以的,然而干扰机的工作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如果同时干扰几个不同的频段,干扰机的功率又不能提高,则每个频段的干扰效果都会降低,而由于单兵可以携带的武器及其质量都非常有限,携带巨大的输出功率和能量源几乎不可能,所以俄罗斯要坚持搞车载无人机干扰机——毕竟坦克装甲车上的装备功率远比单兵携带的大得多。
然而无人机作为进攻方,也拥有很多办法去对抗电磁干扰,比如更改频段或者使用更为智能的跳频通联方式都能降低电磁干扰的杀伤力。对于攻击机场这种定点的高价值目标,无人机甚至可以内置图像识别系统,在电磁干扰无法通过后方指令锁定攻击目标时,可以进入惯性飞行模式,并根据内部数据库锁定预先侦察过的高价值目标。比如机场停机坪上的重型轰炸机,很容易通过图像识别被锁定。所以机场雷达站这类固定目标虽然一般有部署无人机电子对抗设备,却不难被处心积虑的对手破解。
所以即便有电子干扰手段,硬杀伤仍是对付无人机的最佳手段,但对于商用无人机而言,防空导弹过于昂贵和庞大,大炮打蚊子,当然不是最合适的对抗手段。乌克兰就在要地部署了猎豹自动防空火炮这类武器,专门应对无人机的入侵,并对伊朗沙希德无人机杀伤效率颇高。
至于防空自动火炮这类武器作为对付商用无人机的硬杀伤手段,仍略显笨重和数量不足。真正值得推广的或许是直接使用步兵轻武器对付无人机,比如配备反无人机专用弹的霰弹枪,带有智能化反无人机瞄准具的机枪或自动步枪,成本低、可大量装备,如果大范围推广,可以补足专用防空武器数量少的问题,对付民用商用无人机也可使用,这恐怕才是未来应对无人机的可行方向之一。
© 2023,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