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检察院发布《2022年度上海金融检察白皮书》。其中一起证券案例引发社会关注。
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刘某在担任上海某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权益投资一部副总监期间,利用其管理某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职务便利获取未公开信息,通过其实际控制的他人证券账户,两年内三次以先于、同期于或稍晚于上述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下达指令交易股票,趋同买入或卖出相同股票400余只,累计交易金额人民币数亿元。截至案发,刘某处于亏损状态。
作为证券公司高管,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从业背景,却违规通过获取“内幕消息”炒股,且在如此骚操作下,仍处于亏损状态,这一事实或许颠覆了不少人的认知。也难怪有网友反讽说,有钱、有“内幕消息”的证券公司高管,炒股水平还不如我呢。
为何有“内幕消息”仍亏?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所谓的“内幕消息”也存在变数。比如某上市公司决策要做一个投资,有利于企业业绩提升,该证券公司高管提前获取这一计划,于是提前买入股票。但由于市场变化,投资计划取消,该高管无法从中获利。
其次,哪怕该消息成真,但对于该业务是否对公司真正构成利好,或者利好程度有多高,可能其他投资者有不同观点,导致该高管买入的股票无法套现。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扩容,据证监会数据,目前A股上市公司超过5000家。如此多上市公司可供选择,一个利好消息越来越难以构成大量投资者入场的决定性因素,无人接盘的情况下,股价无法拉升。因此,老总相比别人有更多内部信息的提前获取优势,但这种优势不等于市场交易优势。
尽管该证券公司高管利用“内幕消息”炒股不赚反亏,但并不说明内幕交易对中国股市发展的危害性减弱。恰恰相反,内幕交易行为人为达到获利或避损的目的,利用其特殊地位或机会获取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违反了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侵犯了中小投资人与公众的平等知情权和财产权益。有些人甚至靠炮制虚假“内幕消息”,诱导投资者跟进。此类现象扭曲股市生态,吓跑真正的价值投资者。
因此,近年来监管部门对于股市内幕交易的打击力度在不断强化。证监会2021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证监会作出操纵市场、内幕交易案件行政处罚176件,罚没金额累计超过50亿元。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近期也表示,将持续加强市场交易行为监测监管,做好对量化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的跟踪分析,对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
如果说,上市公司董监高、证券公司关键岗位人员,利用自己在交易信息、资金调动等层面的优势,通过“内幕消息”违法获利,监管部门对此现象表达了零容忍的态度,那么,打击内幕交易的范围还需扩大,尤其是要紧盯“政策影响者”。
比如,近年来股民热议的一个话题是,为什么会出现有关资本市场的重大利好消息尚未发布股市就有异动、部分概念股被炒作的现象?难道是有人未卜先知?
在股民的讨论中,大致可分为几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有可能存在某些环节信息泄露,导致政府的政策或行动在发布前就被某些人知晓,这些人采取行动,导致股市出现异动。还有意见认为,某些投资者市场嗅觉灵敏,平日深入研读政策信息,有可能针对某些信息,做出对政府相关政策发布的预期,从而提前布局。
相比于后者基于市场自发判断的行为,前者是广大股民难以接受的,也为股市法治化、市场化建设所不容。从常理判断,能够提前知晓政府政策或行动的,往往是能够影响甚至参与决策的关键人士。他们不仅容易借助职务之便,提前获取某些政策信息,还有可能凭借手中权力,去影响政策及执行举措的走向,不用亲自下场,可通过亲友或白手套而获取暴利。
近年来,股市反腐正在深化,不断有证监会高管因贪腐等问题被查。
证监会原副主席姚刚利用担任证监会主席助理兼发行监管部主任的职务便利,获悉相关公司重组上市的内幕信息,使用由其实际控制的他人股票账户在关联股票停牌前买入,复牌后卖出,非法获利共计人民币210万余元。
曾被称为证监会“最牛女处长”的李志玲历任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审核二处主任科员、审核四处主任科员、助理调研员、监管六处处长等职位。浙江某公司意图上市,负责审核财务的正是李志玲。后来,该公司提出再融资,却被山东一家企业举报。最终还是因为李志玲审核,使得此次再融资成功通过。该公司老总就安排司机向李志玲前夫提供的账户打了800万元。
这些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的人,掌握着一家公司上市与否的决定权,也会对重大决策产生影响。如果他们或受贿造假,为不合格的IPO放行,或通过内幕信息,通过各种方式变现,其对股市所带来的后果远超几家上市公司董监高、证券公司高管。
就此,股市反腐的核心是法治化和市场化改革。除了惩治违法者外,一方面从核准制转向注册制,监审分离、放管结合,证监会负责注册,交易所负责审核,实现分权和集体决策,避免重大政策及举措被少数人所影响,另一方面是要管好重大政策的制定者、参与者与知情者,并让他们管好自己的家属,并在制度与机制上有系统性的事先预防与事后惩戒。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 2023,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