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责,再出发——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解读

2023-07-29 14:05:00

伦英翘/图)

记录:透过榜单读懂中国企业

2003年,南方周末决定创新性研发一个榜单,以期真实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出现的企业家群体对社会的贡献。榜单的名称确定为“创富榜”,蕴含的意义即为社会创造财富。因此,该榜单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个人财富、社会责任、企业文明和公众形象四个一级指标。

2004年,南方周末在长达近一年的调研基础之上,向社会发布了《中国内地人物创富榜》;2005年,为了评价世界500强在华投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与贡献,南方周末又发布了《世界500强在华投资最佳企业排行榜》;2008年,新增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评价。至此,南方周末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调研形成了稳定的“三榜”,即中国(内地)民营企业创富榜、世界500强企业在华贡献榜和中国国有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榜。

自2008年以后,调研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调研对象和方法论,每年调研企业数量在500-700家之间。

2018年,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并方便比较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南方周末将“三榜”合并为一个总榜单,并决定新增部分重点行业榜单,逐步形成了“1+N”榜单体系。

为了确保榜单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南方周末在一开始就对调研设定了严格的原则,并长期坚守,那就是独立、透明、专业、持续和价值。

连续20年的调研榜单,记录了不同行业的发展起伏,也见证了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阵痛”与“重生”。

当然,也有部分优秀企业从长期主义出发,扛住了时间的考验,成为负责任经营、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我们将每年排名进入榜单TOP30的企业称为“年度责任企业”。自2008年以来15年间,共有135家企业进入榜单TOP30,有部分企业多次位列TOP30,出现连续几年“霸榜”的现象。当然,这种“霸榜”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梁淑怡/图)

变化:“内质外形”,CSR价值凸显

在2003年之前,企业要不要履行社会责任在中国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随着社会责任理念在中国逐步被接受,在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商协会、国际组织、高校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等不同主体的“多元共促”之下,中国企业开始探索如何系统化、持续履行社会责任,如何构建长效的社会责任履行机制。

综观中国企业20年履责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履行社会责任对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主动拥抱社会责任、践行社会责任,中国企业的面貌也“焕然一新”。

(梁淑怡/图)

◎管理水平在提升

随着企业履责实践的深入,企业对包括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员工权益、公平运营、安全生产和公益慈善等各方面的管理体系进行着全方位的变革,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履责情况均得到了长足的改善和发展。

以管理体系认证为例,自2008年开始,南方周末将企业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纳入调研,发现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方面比世界500强企业有明显不足。

2008年,上榜企业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比例,国有企业为61%,民营企业为78%,世界500强在华企业则达95%;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比例,民营企业为38%,国有企业为56%,世界500强在华企业为72%。

2022年,上榜企业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比例均超过95%;此外,94%的上榜企业建立了合规管理体系,98%的上榜企业(生产制造型)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梁淑怡/图)

◎责任治理在深化

中国企业开始正视社会责任起初是源于跨国公司通过供应链的压力传导,是一种外生刚性要求。经过思想的碰撞与观念的启蒙,中国企业开始逐渐意识到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企业履责也从被动履责向主动履责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要做好自身的社会责任,需要形成体系化、规范化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2008年,南方周末在社会责任调研中加入社会责任管理相关指标。调研发现,2008年上榜国有企业中有80%的企业设有CSR团队或专岗,60%的外资在华企业设有CSR团队或专岗,而民营企业仅有20%。

到2017年,上榜的国有企业和外资在华企业中设立社会责任管理团队的比例超过了95%,说明外资在华企业和国有企业已经把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民营企业对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视程度也进一步提升,87%的上榜民营企业设立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团队。

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和新发展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从战略的高度审视自身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问题,逐步完善社会责任治理体系,制定社会责任中长期发展规划。为了更好地反映社会责任在公司治理中所处的层次以及其治理机制设计是否完善,2019年,南方周末在调研中开始用责任治理指标替代责任管理指标。

调研发现,企业设立社会责任相关委员会的比例逐年提升。2022年,62%的上榜企业建立了社会责任委员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ESG委员会;其中,以“ESG命名”和“可持续发展命名”的委员会占比超过75%。

另一方面,企业逐渐重视制定CSR/ESG战略。2022年,38.7%的上榜企业制定了CSR/ESG/可持续发展战略,且比例稳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ESG理念的普及,企业愈加重视对履责绩效的考核,注重形成管理闭环。2022年,19%的调研企业开始将ESG与董事会、管理层薪酬挂钩,这一比例远超2021年。

(梁淑怡/图)

◎履责边界在拓展

经济社会是一个生态体系,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应局限于企业自身。企业可利用经营中的影响力将社会责任的要求向外延伸至价值链上下游,成为所在行业的社会责任引领者,进而提升责任竞争力。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供应链调整和重构,企业需要通过学习适应现有框架体系,开展负责任供应链管理实践,提升供应链的可持续水平。

调研发现,2022年,有78%的上榜企业已经将社会责任要求纳入采购环节和供应商管理,其中,14.2%的企业结合ESG理念,要求供应商践行ESG;71.6%的生产制造型企业有明确的绿色采购要求,部分企业对供应链进行温室气体盘查,要求供应链企业使用新能源,制定碳减排计划。

在价值链之外,部分企业将社会责任向行业、消费者延伸。56.3%的上榜企业在2022年参与了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定,以期推动行业更有效率、更加安全、更可持续的发展;68.1%的服务型企业在2022年开展了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的倡导活动,通过自身影响力带动消费端的绿色低碳转型。

(梁淑怡/图)

◎履责实践更扎实

社会责任在企业内部的发展呈现明显的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特征,即从理念宣传、信息披露、发布报告、公益活动等工作开始,逐步深入到不同的议题领域。

以人为本,包容性成长与员工福利逐步提升。近年来,调研企业女性管理者比例稳步提升,逐步与国际先进企业对齐;人均福利、人均培训投入总体趋势在提升(2022年略有下降);上榜企业2022年人均培训时间为59.1小时,比2021年增加7.8个小时。

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迅速。从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至今,我国已总体上构建起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在国家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双碳”行动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接力绿色发展旗帜,积极投身低碳转型。上榜企业中,有应对气候变化举措的企业比例从66.3%提升至97%;主动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企业比例从40.7%提升至67%。

公益慈善更加规范。企业从简单的慈善捐赠,逐步发展到开展更多样的社区公益活动,再到精心培育公益项目品牌。从公益管理角度看,自2019年开始,建立公益基金会/基金的企业占比维持在50%以上。

(梁淑怡/图)

◎透明运营更开放

随着社会责任理念在全社会的普及,社会公众、政府乃至国内外的供应商和客户对企业的关注已经超出了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身,企业需要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开展透明运营,得到利益相关方的认可才有可能持续地发展经营下去。20年来,社会责任报告已经成为企业与社会沟通的重要工具,在2008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中国企业首次超过100家;到2018年,中国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超越了2000份。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统计,截至2023年4月底,逾1700家A股上市公司单独编制并发布了2022年CSR相关报告。根据调研统计,有64.7%的上榜企业连续发布报告超过5年。

(梁淑怡/图)

挑战:建设向细向实的敏捷型CSR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社会责任在企业中的位阶逐步提升,被纳入企业治理体系;在经济社会中的价值逐步凸显,越来越多地被写入经济改革政策。

然而,履行社会责任没有“完成时”,未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仍面临系列挑战。

(梁淑怡/图)

◎挑战1:新发展阶段新问题挑战企业CSR“敏锐度”

随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国面临的问题也发生了变化。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事件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没有很好地落实新发展理念,与国家期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中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意味着一种与既往粗放式发展完全不同的社会生态环境正在快速形成,不同主体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寄予了不同的期待;新生代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消费的关注、整个社会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再认知、来自供应链上的社会责任要求、欧美不断更新迭代的社会责任新规,这些都将进一步考验企业的社会责任“敏锐度”。

(梁淑怡/图)

◎挑战2:社会责任缺失事件挑战企业CSR管理“精细度”

加强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虽然中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管理体系逐步健全,但“管理下沉”与落地执行仍存在短板,很多企业的分子公司、供应链被频繁曝出社会责任缺失事件,而这些事件大多集中在守法合规、消费者权益、安全与健康等领域。

(梁淑怡/图)

◎挑战3:新兴社会议题挑战企业CSR行动力

随着新经济形态的崛起,新型社会责任议题不断出现并引发广泛的关注,如平台责任问题、网约车监管问题、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新型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平台垄断问题、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问题、科技伦理问题等。这些新兴议题考验着企业的行动力,如何准确认知、快速行动成为企业的挑战。以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为例,调研显示,在2018年,上榜企业中仅45%的企业有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的制度措施;到2020年,已有95%的企业有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的制度措施,此后该比例稳定在95%以上。

未来:超越合规的追求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首先,社会责任成为企业链接国家发展战略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桥梁。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在本土化进程中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特色议题和独特的发展路径。未来,企业将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应有贡献,进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企业需要追求超越“必答题”之上的创新性解决方案。目前,大多数企业出于竞争压力、成本考虑等因素,为了快速响应社会责任需求,将履行社会责任“简单化”,即按照国际、国内社会责任标准和规范,逐一对标,一项接着一项地完成。然而,社会与环境问题非常复杂、无法单独解决,它们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的解决方法。未来,对CSR规范、标准和指南的依赖,将被视作执行CSR的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优秀的企业将采取系统性、创新性的方法,提出新的商业模型,对现有流程、产品和服务进行改革,以有效应对未来的挑战和问题。

回首来时路,郁郁满芳华。展望新征程,我们相信CSR将为中国企业带来一场新的静悄悄的管理革命。

(项目组成员:孙孝文 康华 侯明辉 闫静 邢志彤 史谅 邹力 袁斌 谢仉辉 魏运星 凌亚)

© 2023,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