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丈夫到25名幼儿,她为何敢于先后两次投毒?丨快评

2023-07-15 16:09:07

震惊全国的“河南焦作幼儿园投毒案”终于尘埃落定。焦作市中级法院发布的公告显示,犯罪嫌疑人王云构成故意伤害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已于2023年7月13日被执行死刑。

王云先后两次投毒,用的都是亚硝酸钠。2017年2月19日,王云曾将从网上购买的亚硝酸钠投入丈夫的水杯中,致后者中毒住院;2019年3月27日,时任焦作市解放区“萌萌学前教育”幼儿园小班老师的王云将亚硝酸钠投入中班学生加餐饭盆中,导致25名幼儿中毒,也酿就了 1人死亡、21人轻伤、2人轻微伤的后果

这一案情引发了舆论的特殊关注。不少网友都认为,既然王云早在案发的两年之前就已经有过投毒前科,那么为何当时没有被立案指控?如果当时就将王云立案、抓捕、判刑,那么又何至于两年后再度投毒,让这么多幼儿成为受害者?

从一审的情况来看,当时的媒体报道足以解答网友的疑问。2020年7月15日一审开庭前,王云主动向公诉机关供述了她曾经向丈夫投毒的犯罪事实。王云供述称,“因丈夫冯某某经常骂她,酒后找事”,因此她出于报复心理将网购的亚硝酸钠投入丈夫水杯中,致使后者中毒住院。而在当时,医生本已诊断丈夫疑似中毒并建议进一步鉴定,但家属并没有同意。

也就是说,在长达三年多的时间里,王云向丈夫冯某飞投毒的犯罪事实并未暴露,这是她在接受审讯时主动交代的,为的是争取自首情节。然而,王云对此事也出现了供述前后不一的情况,先是供述这是为了报复丈夫,然后又说买亚硝酸钠是为了给父亲煮肉。但王云父亲的证词显示家里并没有用过亚硝酸钠,王云买进来两天之后就对丈夫实施了投毒。

问题在于,王云究竟是使用了何种手段才让当时的犯罪事实没有败露?从一审的报道看,王云母亲的证词称,她发现女婿昏迷在床、口吐白沫,然后将女婿送医。当时医生诊断丈夫疑似亚硝酸钠中毒,建议进一步鉴定,“但家属没同意”。其中过程值得玩味:反对鉴定的家属是男方家属还是女方家属?为什么没有进一步鉴定?丈夫自己为何没要求鉴定与报案?

从结果来看,王云投毒丈夫却逃脱了惩罚,这无疑进一步滋长了她的侥幸心理,减少了她继续实施犯罪的心理负担。时隔两年的两起犯罪竟然连毒性物质都如出一辙,不能不说存在类似“蝴蝶效应”的相关性:如果“第一案”得以处置,“第二案”就不会存在,这25名幼儿也就不会受害,甚至她本人还能活着在监狱服刑改造,而不是已被枪毙。

在一审的最后陈述中,王云“痛哭流涕,认罪道歉”,但在辩护中又表示“为了报复同事,没考虑到小朋友”。根据她的供述,她之所以悍然向中班学生的加餐饭盆里投毒,本意是为了报复曾经发生口角的中班教师孙某某。王云的辩护人也提请司法精神鉴定,但遭到法院驳回,二审也维持了原判。

纵观本案的全过程可知,王云先是投毒丈夫逃脱惩罚,又在接受审讯时主动供述这一犯罪事实;在一审中她一度推翻先前供述,又希望提请司法精神鉴定,这一切都表现出较强的“求生欲”,符合公诉机关“言辞正常,情感反应无异样,有畏罪自我保护意识”的结论。

侥幸逃脱“第一案”强化了王云的犯罪心理,让其在某种阴暗人格的驱动下,将黑手伸向了更难反抗的小朋友。而本案也展现一个事实,那就是幼师行业目前的从业禁止与背景调查机制仍然不够有力,无法事先将王云这样的作奸犯科之徒隔绝在幼儿园的围墙之外。

“幼师虐童”的新闻近年来屡屡爆发,深层原因是多元的:儿童本就是世界上最为脆弱的人类群体,考虑到儿童群体的这一特点,不少心理阴暗甚至是蓄谋如此的人,也就更为主动地向幼师、保姆这种服务儿童的行业“聚集”。

因此,对于这类儿童扎堆的行业而言,有必要建立更为严格的从业禁止制度与背景调查制度。从业禁止制度可将这些已有前科的恶魔逐出儿童的乐园,禁止他们进入更容易实施犯罪的场景;背景调查制度则称得上是“事先预防”,可尽最大可能屏蔽掉那些心存恶念的潜在犯罪者。

在本案中,这家幼儿园大概率没有对王云进行有效的背景调查,也在王云供职期间没有注意到其家庭的变故,最终让罪恶之火从她的家庭延烧到了幼儿园内。对于相关群体的入职筛查,还应将其社媒账号、家庭与人际关系、经济状况、心理健康状况都纳入筛查范畴,尽可能提前将潜在犯罪者隔绝在校园之外,为下一代人筑起更为牢固的防护网。

© 2023,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