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見/慶齡文化與人文灣區\丘樹宏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包括方方面面,林林總總。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共建「人文灣區」。人文建設是大灣區融合發展的一個核心元素,區內十一個城市地理的同一性自不必說,它還具有人文歷史、人口結構、語言和風俗習慣等高度的同一性,這就使得粵港澳大灣區有着非常豐富而集中突出的人文價值鏈。

粵港澳大灣區還蘊含着一個奇跡性的現象,那就是與一代偉人孫中山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宋慶齡與孫中山有着重要而特殊的關聯,而宋慶齡自身與粵港澳也有着深刻而豐富的淵源。因此,大灣區挖掘和弘揚孫中山文化,自然而然地就要與宋慶齡結合起來。

宋慶齡第一次到廣州是一九一七年,那時候她是隨孫中山針對段祺瑞政府不遵守《臨時約法》而主張和支持建立護法政府。宋慶齡支持和配合孫中山做了大量艱苦卓絕的工作,包括發動組織「出征軍人慰勞會」、負責紅十字會救護傷兵等。一九二二年北伐期間,陳炯明叛變革命,宋慶齡在廣州與孫中山度過了生死與共的日子,面對最危險的時刻,宋慶齡堅持讓孫中山先撤離。一九二三年五月,孫中山在廣州重點考慮解決軍事問題,宋慶齡毫不猶豫地坐上了「洛士文」號飛機試飛,為孫中山「航空救國」的號召打前鋒。一九二四年秋天,為了中國的革命事業,宋慶齡隨孫中山從廣州啟程赴京,陪伴了孫中山最後的日子。此外,一九三八年十月廣州淪陷前,在香港的宋慶齡不顧日機轟炸危險,曾經數次來到廣州,發動和組織婦女和華僑支持民族解放工作,爭取國際上對中國民族解放事業的理解和支持。

孫中山逝世之後,宋慶齡繼承孫中山遺志,堅決捍衛革命事業。宋慶齡主要從事北伐中婦女、教育以及婦女學校和婦女團體所進行的紅十字會救濟工作,卓有成效。

宋慶齡與粵港澳淵源最深的另一個城市是香港。日本佔領上海後,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宋慶齡轉移到香港去繼續她的工作,直到一九四一年底。宋慶齡繼續保持、加強和推進抗日民族統一陣線,同時團結和發展國際國內各方面力量,促進建立和加強國際反法西斯陣線。宋慶齡在香港建立了著名的「保衛中國同盟」(後改為「中國福利會」),通過她的聲望,發動組織海內外支持中國民族解放進步的各界人士與機構,向中國戰地提供了大量的救濟和援助。在香港的幾年中,對中國工業合作協會的支持在她的全部活動中佔了特殊位置,她還為「工合」發起了一個國際性的「一碗飯運動」,通過節省食物,救濟難民和傷兵,鞏固經濟陣線,實行生產救國。宋慶齡擔任了香港「中國戰爭孤兒救濟協會」名譽顧問,通過「保盟」在香港發出了第一份有插圖的傳單,向全世界呼籲「救救我們的戰災兒童」,並將戰時的兒童和婦女工作帶到了內地,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她也被戰時兒童們親切地稱為「宋媽媽」。

此外,一九五二年一月,宋慶齡創辦了《中國建設》雜誌,後來改名為《今日中國》,是一本多語種的綜合性、全球性對外報道月刊,二○一六年在香港以中文繁體版對外出版發行,以「聚焦中國、透視今日、關注未來」為己任,發揮了重要作用。

宋慶齡在廣州和香港的革命事跡,典型而生動地詮釋了她深切的家國情懷、博愛品格和婦幼情結,歸結起來,可以稱之為家國文化、博愛文化和婦幼文化,是慶齡文化的重要元素。因此,建議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打好慶齡文化牌,並以家國文化、博愛文化和婦幼文化為重點,共建人文灣區,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做出服務和貢獻。

© 2023,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