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星河 | 许鸿飞:用雕塑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瘦削而棱角分明的脸庞,蓄着鲁迅式的胡须,手握一只烟斗,交谈中时而陷入沉思。初识许鸿飞,给人一种不苟言笑的感觉。但是看到他的作品,就会一扫“严肃刻板”的印象,感受到这位艺术家心中的幽默与对生活的热爱。

许鸿飞

提起许鸿飞的代表作,人们总会提起两个字:“肥女”。这个体态丰满、憨态可掬的女性形象,许鸿飞已经创作了二十余年。“肥女”系列雕塑作品,也早已走出国门,在国际艺术界“闯出了知名度”。

从英国塔桥广场到法国卢浮宫,从北京国家大剧院到中国农村的田间地头,他带着“肥女”造访世界各个角落,走遍大江南北,用充满爱与轻松的雕塑与世界互动,带给人们艺术的享受。

“肥女”成为个人符号

7月8日,“幸福肇庆”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肇庆站在肇庆市端州区牌坊广场拉开帷幕。在肇庆七星岩东门广场、牌坊广场、岩前村同时举办,展出了雕塑家许鸿飞的经典“肥女”系列作品。本次展览旨在将“肥女”艺术IP带到“中国砚都七星肇庆”,把艺术的美和欢乐带给当地市民。

此次雕塑展以“幸福”为名,正如许鸿飞在艺术道路上,一直在用雕塑作品记录、讴歌时代,用艺术表达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你为什么要创作“肥女”?

这个问题,许鸿飞已经不知道被问过多少次了。

他总是认真地回答:“肥或瘦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作为艺术家,你想传达什么?你是不是有自己的风格?你的作品是不是有冲击力,是不是让大家喜欢?”

说起“肥女”的创作,也源于一次无心插柳。1990年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许鸿飞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创作方向。1998年,他在广州西关认识了一位身形丰满的女士,灵感一现,以她为原型创作了一座静态雕塑作品《秋》。这也是最初的“肥女”作品。

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这件作品被中国画坛“鬼才”黄永玉先生看到,黄永玉提出想买下这件作品。当时许鸿飞觉得这可能只是黄老的一句戏言,因而没有当真。没想到次年,黄永玉再次提起,于是许鸿飞欣然提出将这件作品赠予黄老,黄永玉也回赠一幅自己的白描荷花图《风》。就这样,“肥女”成就了两位跨界艺术家互赠作品的佳话,也开启了一段忘年交。

一次,许鸿飞去北京黄永玉家中拜访,黄永玉对他说,“你就做肥女吧,艺术家一定要有自己的作品。”许鸿飞接受黄永玉的建议,创作了更多“肥女”系列作品,如《吻》《童趣》《飞歌》《肥年肥舞》《岭南之春》等,并且造型更加夸张、有趣,融入了更多生活化题材。这些情感饱满、肌理分明的“肥女”雕塑很快得到了大众的喜爱。

《中国雕塑》杂志执行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宋伟光说:“许鸿飞是一位有学院背景的雕塑家,但是他选择了‘肥女’这样一个很轻松、接地气的题材。从审美角度来讲,不一定非要局限在某一个原则之下,将其作为审美的唯一标准。许鸿飞用‘肥女’来阐释一种放松的心态。那些生活当中很多人看来不太美的东西,在艺术上依然可以呈现出它的审美价值。”

“用最快的速度做最大的展览”

熟悉许鸿飞的人都知道,他的状态总是“在路上”。

许鸿飞的朋友圈,记录着他近期的行程:4月27日,到肇庆考察公共空间的艺术营造;5月11日,在南沙区榄核镇湄村云沙星韵香云纱产业园:5月18日,前往广东美术馆新馆考察;6月2日,在连州市开展艺术助推乡村振兴调研工作……

“少年归来”许鸿飞雕塑艺术百村展连南站

有人说,许鸿飞“不是在办展览,就是在去办展览的路上”。

2013年,许鸿飞个人展览《平民史诗》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肥女”第一次进入国家级艺术殿堂。将普通人的生活作为“史诗”来呈现,表现了许鸿飞想要让雕塑艺术走进百姓生活的愿望。

从此,他几乎每年都保持着五场以上个人展览的节奏。

2020年国庆期间,一周之内他的五场个展在海南,广东梅州、广州、中山等地同时开幕。曾经有一次,在俄罗斯,许鸿飞和当地相关部门敲定了一场展览,时间就在一周之后。用三天时间将几十件作品空运到俄罗斯,再经过紧张筹备,展览如期开幕。第二天,许鸿飞又赶到日本神户,参加自己另外一场展览的开幕式。

过去的一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鸿飞仍然没有停下巡展的脚步,从中国政协文史馆的个展“以雕塑的名义——讲述太阳下的幸福生活”,到三亚、重庆、中山、成都等地陆续举办个展。

每当有媒体报道他的展览是“巡回展”,许鸿飞总是提醒,要把“回”字去掉。因为并不是同一批作品,换不同的地方展览。每到一个地方,许鸿飞都要进行新的构思、设计,确定主题,创作新的作品。

虽然总是紧锣密鼓地办展览,但是许鸿飞说,自己从来没有计划,也没有目标。每次接到邀请,他就去当地考察公共艺术空间,感受风土人情,探索自己的艺术和这个地方会有怎样的碰撞。“每到一个地方,走一走,转一转,展览的创意就会在心中酝酿成型”,之后就立刻行动起来。

艺术不分国界

为什么要这样密集地举办展览,特别是走出去举办展览?许鸿飞有着自己的思考。“我们都可以说出欧洲很多艺术家的名字,罗丹、达利……这些艺术家小孩子都知道。但是你要欧洲人说一个中国艺术家的名字,很多西方人是不知道的。”许鸿飞说,“中国文化要走出去,除了要重视艺术交流之外,我们的艺术展示要重视艺术家个体个人的价值。”他认为,“我们不但要‘走出去’,而且不能只是走过场,摆样子,还要‘走进去’,走进主流视野,主流媒体。”

在英国策划展览的时候,许鸿飞有个想法,“不进展览馆”。经过一番考察,他将目标锁定在代表着英国标志的塔桥广场。但是,当许鸿飞找到当地的主管部门,说明来意后,对方拒绝了他——塔桥广场从来没有举办雕塑展的先例,不仅外国艺术家没有,英国本土的艺术家也没有。许鸿飞留下了一些自己的作品资料,请他们先看一看。15天后,他接到了回复,邀请他去塔桥广场举办展览。

“我就是这样,一个一个地方自己去谈。”许鸿飞说。每到一个国家和城市,许鸿飞总是争取“走进主流”,让更多人看到这些来自中国的作品。

在国外的巡展每每引起轰动,如今,许鸿飞还被频繁地“请出去”。

2022年的春节,在广州和西班牙萨拉曼卡,一场名为“你好,虎年”的展览同步进行。这已经是许鸿飞第四年收到萨拉曼卡的邀请。他为展览创作了新雕塑《虎虎生风》,体态丰满、造型夸张的“肥女”和老虎互动,令人忍俊不禁,引来很多市民前来参观、拍照、模仿,西班牙媒体在报道中评价这次展览:“用幽默冲淡疫情的影响。”

从2013年开启个人雕塑世界巡展起,许鸿飞带着“肥女”系列雕塑走进悉尼歌剧院广场、法国卢浮宫、佛罗伦萨美第奇宫、伦敦市政广场、土耳其博斯普鲁斯广场、柏林大教堂广场、洛杉矶市立大公园……目前已经在法国、英国、美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座城市举办了46场世界巡展。接受采访时,许鸿飞向记者表示,目前还有古巴、秘鲁、哥伦比亚等地艺术机构相继发出邀请,请他去举办展览。

谈起自己的作品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受到认可和欢迎,许鸿飞认为,艺术作品一定要有独特性、创造性。“如果我模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模仿得再好、再像,我也不敢去意大利。另外,艺术要有世界共通性”。

在宋伟光看来,“幽默”是许鸿飞艺术中的世界共通性元素。“‘肥女’的题材广泛,但是始终传递一种快乐、自由、幽默。这一点成为它走向国际的通行证。大家看到一个好玩儿的东西,会心一笑,是一个共通性。所以‘肥女’可以打破文化之间的隔阂,广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

让许鸿飞印象深刻的是,在土耳其举办展览时,因为当地妇女遵守宗教规定,必须遮挡面部、头发,不得裸露肌肤。许鸿飞一度担心在这里展出“肥女”系列作品,是否会招致非议?令他意外的是,当地女性虽然着装传统、保守,却一样对“肥女”雕塑兴趣浓厚,纷纷前来参观互动、合影留念。这对许鸿飞触动很大,也让他感受到,快乐、幽默的情感可以跨越国界、种族、性别、年龄,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这些年来,许鸿飞带着“肥女”作品频繁地走出国门,就是希望带有鲜明个人特色的作品让更多人看到,从而了解中国的雕塑艺术。许鸿飞说,在一些西方人心目中,中国人是含蓄、内敛甚至有些严肃的,而“肥女”中传递的幽默、快乐和爱,让人看起来有亲近感。“希望用‘肥女’,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阳光、自信、幸福和快乐的一面。”

创作“让孩子喜欢的艺术”

许鸿飞的家乡在广东南海之滨的阳江,从小沐浴着海风长大。父亲在工厂做销售工作,但酷爱画画,每次出差回家,总会给许鸿飞带回不少美术画报、画材,甚至石膏像。阳江是岭南画派国画大师关山月的故乡,家乡浓厚的绘画氛围以及家庭的耳濡目染,使许鸿飞从小就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幸福肇庆”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肇庆站

为了学画画,初中毕业后,许鸿飞放弃了进工厂的难得机会,考取了广东省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佛山南方印染厂,负责花布设计,但他并不满足于整天在设计花布纹样中度日,决定参加高考继续深造。几经努力,他以优异成绩被广州美术学院录取。

进入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许鸿飞如鱼得水,沉浸在雕塑艺术的世界里。1990年,大学毕业后的许鸿飞被分配到广州雕塑院。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广州雕塑院已经“断奶”,艺术家要面向市场。许鸿飞做起了“生意人”,从东莞开始,一个乡镇一个社区地推广介绍。从婚宴的龙凤呈祥,到饭店、银行门前的石狮子,他一点点“揽业务”。慢慢地,他的作品遍布岭南大地。广东许多城市公园、企业总部大楼、文化场馆、房地产楼盘里,都有许鸿飞工作室的作品。他也成为了名震一方的“城市雕塑大王”。

不过这些作品,许鸿飞都没有署名。在他看来,这种“扭来扭去,寓意‘和平发展腾飞’的雕塑只能算是工程,不能叫艺术。”

作为艺术家,许鸿飞更喜欢创作有生活情节的艺术作品,也喜欢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城市的公共空间,跟市民产生情感的拉动。

在采访中,许鸿飞讲起一个小故事。

他的作品《童趣》,表现的是一个小女孩从妈妈头上跳跃过去的欢乐瞬间。这件雕塑曾经放置在广州市财富码头,每天都有市民、游客来这里拍照打卡。展览一段时间后,作品被撤换了。有一个小女孩一天路过这里,发现雕塑不见了,就哇哇大哭起来,哭着说“妈妈不见了”。这一段被孩子的妈妈拍成小视频发到网上。许鸿飞在无意中看到,很有感触。“因为她每天路过这里都和这件作品互动,已经产生感情了。”许鸿飞认为,或许我们在做城市空间布置时,应该多想想孩子喜欢什么。“因为孩子的感受是很直接的,喜欢就是喜欢,他们没有目的性,没有功利性。而很多人看到一件作品,会用头脑去分析,这一件作品的意义是什么?他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想的太多了,就没有了美和愉悦。”

用艺术记录时代印记

除了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创作“肥女”系列这样接地气的作品外,许鸿飞也在不断地以艺术观照现实,用作品记录时代印记,呈现时代精神。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当时许鸿飞正在西班牙举办展览,得知国内疫情暴发的消息,他在国外紧急采购了一批口罩等防疫物资支援国内。回国后,有感于各地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许鸿飞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创作出《我们在你身边》《山高人为峰》《白天黑夜》《火神山建设者》《丰碑》《天使》《天使之吻》《王烁》等8件作品。后来他还带着《白天黑夜》参加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众志成城——抗疫主题美术作品展”,成为入选展览的三位广东艺术家之一。为了迎接建党百年,2021年5月,许鸿飞举办“以雕塑的名义——讲述太阳下的幸福生活”许鸿飞雕塑艺术展,展出自己20多年来的100件代表性作品。

他精心创作一座主题雕像《不忘初心》,展示了一位正在绣党旗的母亲和一位手握毛笔绘制党徽的孩子,孩子认真聆听母亲讲述党旗党徽背后的故事。该作品后被中国政协文史馆收藏。

许鸿飞还根据海南西岛女民兵扎根海岛的故事创作了雕塑《西岛女民兵》。2021年初,在一次和朋友的聊天中,许鸿飞得知在海南的西岛上,曾经有8名渔家姑娘,在如花的年纪,加入女民兵炮班行列,扎根海岛,用青春守卫着西岛这方热土,保卫祖国海防。“西岛女民兵的故事应该被铭记。”当他得知女民兵们还没有雕像时,许鸿飞想要创作的心情愈加迫切。

他来到了西岛女子民兵连纪念馆实地考察,查阅大量资料。创作中,为保持泥土的湿润,许鸿飞忍受夏季地下工作室的闷热,常常从早上忙到深夜。前后历时6个月,用了几十吨泥土,一大一小两个版本的《西岛女民兵》终于问世。一群身着戎装、英姿飒爽的年轻姑娘凝望着大海,目光坚定,她们有的手持望远镜,目视远方;有的认真擦拭着手中的步枪;有的则昂首阔步,仿佛即将奔赴战场……

与真人接近的1:1版运往西岛,较小的则送往北京,作为遴选的全国100件艺术展品之一,参加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主题展”。“作为艺术家,希望自己能抓住每个阶段,用艺术来记录时代印记,让大家能记住这个时代的瞬间。”许鸿飞说。

用艺术助推乡村振兴

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许鸿飞一直在探索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能性。过去两年,他分别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艺术助推乡村振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送艺下乡贡献文化力量,产艺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他呼吁更多艺术家投身乡村振兴大舞台,以文化艺术助推乡村振兴。

“我调研了很多乡村,发现乡村还是建设得非常好的,硬件和各方面都不错,但我感觉到要有文化艺术助推,来融入乡村的发展。”许鸿飞也将展览的目光投向了乡村。

调研了中国的50多个村落,许鸿飞决定把一批精心挑选的作品、尤其是他的“肥女”送到乡村去,由此拉开“许鸿飞雕塑艺术百村展”的序幕。

“欢乐海岸”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悉尼站

在历经30多个城市巡展后,2020年,许鸿飞雕塑艺术百村展开始在全国范围巡展,目前已在19个村做了展览。这些曾经漂洋过海,曾经进入过各个艺术殿堂的雕塑作品,如今摆放在梯田、山寨、田野,“很协调,很梦幻”。

2021年11月,许鸿飞的雕塑艺术百村展来到了连南千年瑶寨,这个地方对他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早在2009年,他的雕塑作品就曾经在这里展出。“散布在田间地头的雕塑,仿佛是从泥土中长出来一样。”如今再一次回到这里,许鸿飞将展览主题定为“少年归来”。

在布展的过程中,村寨里仿佛是过节一样,村民们一起帮忙布置,抬作品。许鸿飞用手机记录下这一幕。他说,不管展览开不开幕,它已经很成功了。它带给村民的这些喜悦、开心,就是展览最大的价值。许鸿飞说,“这些村民可能没有机会到大城市去,或者他们不会主动走到展览馆里面去,见到这么多雕塑作品。现在,我把作品送到他们的家门口,希望用这种方式,让村民在家门口获得艺术带来的快乐和文化熏陶,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发展。”

虽然创作了很多作品,也举办了不计其数的展览,但是许鸿飞坦言,不喜欢回顾和总结。“前段时间我去黄永玉家里,他说自己正在为一百岁的展览创作新的作品。百岁艺术家尚且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止步不前呢?”许鸿飞说,“艺术家要不停有新的作品,大家也在期待你的新作品,所以要永远保持一个年轻的心态,将目光投向未来。”

 

作者:《中华儿女》记者 陈晰

© 2022,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