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 全球航運業自危

擁有97 艘貨櫃船的全球第7 大航運企業韓國“韓進海運”,由於無法與債權人就償還53.7 億美元債務達成協議,日前突然申請破產保護。85 艘已出海的貨櫃船頃刻間變成無主孤魂,全球主要港口一度、甚至仍然拒絕韓進船隻入港,令大批貨物和船員滯留外海。有分析認為,被稱為“航運界雷曼”的韓進事件,揭露了全球航運業產能過剩問題,加上全球經濟不景, 將來不排除再有其他船公司倒閉。

貸款壞賬多 銀行同沉船

全球航運業爆發危機,連帶一直以貸款支撐航運業發展的銀行業亦受到衝擊,當中傳統上慣向航運業界提供貸款的德國銀行業,更是損失慘重。

德國銀行業在2007 年至2008 年金融海嘯爆發前,願意向船運公司借出70%以至全數造船成本,導致損失不菲。其中德國商業銀行在船運方面的資產值,從190 億歐元跌至僅80 億歐元,最終在2012年退出這範疇。不來梅州立銀行借予船運公司的貸款,佔貸款總數達30%,在航運需求減少下,上半年錄得3.84 億歐元虧損,並為貸款損失撥備4.49 億歐元。

北德意志銀行隨即作價2.62 億歐元,全面購入不來梅州政府所持的不來梅州立銀行股份,避免後者倒閉,收購價遠低於州政府2012 年增持股份時的作價。不過,北德意志銀行也自身難保,今年上半年錄得4.06 億歐元虧損,主要由於航運方面的貸款損失, 該行上月同意出售部分貸款給私募基金KKR。

雖然包括香港在內部分港口已經陸續容許韓進貨船卸貨,估計仍有價值百億美元的貨物積壓在滯留的韓進貨船上,被困船員更多達1,200人,面臨水盡糧絕。韓國政府日前曾表示,由韓進大股東和其他高層提供的資金,應該足夠讓韓進在本月底前卸下所有貨物。

業界傲慢瘋狂亂擴船隊

雖然韓進市佔率僅3%,但由於破產前毫無徵兆,令業界感到震驚,亦凸顯了全球航運業產能過剩的問題。評級機構穆迪6 月的報告指出,去年全球貨船產能大增8.6%,同期全球貿易只增長2.6%。

但縱使需求疲弱,各大船公司卻繼續訂造大型貨櫃船,去年6 月至今年5 月間,能處理1.8 萬個20 呎標準貨櫃的超級貨櫃船數目,由22艘增至37艘;能處理1.4萬至1.8萬個標準貨櫃的貨櫃船,亦由51艘增至70艘。
專家:下一個輪到日本

船公司訂造超級貨櫃船,原本是希望提升效率和壓低收費,搶佔市場,結果卻造成供過於求、收費跌至歷史低位,形成惡性循環。英國著名航運雜誌《Containerisa-tion International》編輯貝克直言,全球航運業的“傲慢、自我中心和瘋狂”造成這種局面。

貝克指出,航運業於金融海嘯過後對全球貿易前景過於樂觀,卻沒有考慮到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可能性,“航運業界一整代人都活在中國崛起的時代,人人都以為這將是永遠。” 此外,巴拿馬運河的成功擴建,導致全球貨船尺寸不再受制於只能運載3,000 至5,000個標準貨櫃的“巴拿馬型”,也造就愈來愈多超級貨船的出現。

業界本來可以透過淘汰舊式貨船解決產能過剩問題,但由於鐵材價格低企,令很多企業索性讓無貨可運的“殭屍船隊” (zombie fleet) 閒置海上, 也不願蝕本拆船。

截至4 月,全球便有325 艘500 個標準貨櫃以上的貨船閒置。韓進停運令運費上升,令其他船企短期內受惠,但業界產能過剩的長遠問題仍在。分析指,船企從落單到新船付運,之間有兩年發貨期,而貨輪的平均壽命為20 年,因此船企的決策都是建基於長達數十年的長期預測,它們擔心若對新船投資不足,待經濟景氣時,可能缺乏競爭力搶佔市場。

© 2016,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