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报道许鸿飞做客“大师下午茶”:新时代需要用大作品去记录

7月8日,由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方报业289艺术、广州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办的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大师下午茶”活动进行线上直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为线上观众分享自己的雕塑艺术创作理念与红色题材创作体会。

许鸿飞近年来创作了一系列红色及“抗疫”主题系列作品,如《不忘初心》《西岛女民兵》等。“新时代需要用大作品去记录。”他分享道。

许鸿飞

为创作出大众记得住的作品努力

红发、烟斗、胡须,是许鸿飞留在人们心目中的三个典型特征。著名画家黄永玉则用“一须顶嘴,两手和泥”形容他的个人形象。

许鸿飞以“肥女”系列创作知名。不久前,他在中国政协文史馆举办的献礼作品展“以雕塑的名义——讲述太阳下的幸福生活”刚刚落下帷幕。展览分为8个主题,总共展出许鸿飞从事雕塑创作20多年来的100件代表性作品,包括“肥女”系列作品、革命主题作品与抗疫系列作品。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直播中,许鸿飞向观众展示了此次参展作品之一《不忘初心》。作为母亲的绣娘正对着绣架认真地绣党徽,坐在她旁边的孩子也在模仿母亲,在纸面上一笔一画临摹党徽的图案。作品此前也在广州市文联、广东省美术馆主办的“时代先声——广州文艺百年大展”中展出,深受市民好评。“从这个作品能够看到一个家庭两代人的传承。”许鸿飞说。

文艺工作者要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许鸿飞表示,新时代需要用大作品去记录,艺术家要为创作出大众记得住的作品不断努力。

这一创作理念在他的作品《西岛女民兵》中也有深刻体现。“西岛女民兵”的故事源于历史上发生的真实故事。在战争年代,西岛女民兵“不爱红妆爱武装”,纷纷拿起武器,守卫海防线。这个故事在20世纪70年代还被改编为电影《海霞》,一时间风靡全国。

创作期间,许鸿飞亲自奔赴海南西岛实地考察,搜集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历时半年进行创作,力图还原炮班队员的训练、海防等场景。在创作构思上,他打破了一般群像雕塑横向构图的惯例,以前后分布、纵横交错的布局,展示出西岛民兵日常交谈、站岗的真实场景,让作品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染力。作品日前还受邀参加北京“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主题展”。

作品既要反映时代、又要“接地气”

谈及自己与雕塑因何结缘,许鸿飞分享了自己小学时看电影《第八个是铜像》的经历。影片中,游击队一行八人在战争共同抗敌,队长不幸光荣牺牲。他的七个队友为他塑造铜像,扛着他的铜像回到家乡。许鸿飞表示,他第一次感觉到“雕塑能够把一个人的形象如此生动地留住”。

“雕塑可以表达、可以记录、可以变成永恒。”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许鸿飞将自己一个人关在工作室,用作品记录战“疫”的经典场面。当他创作到第八个作品时,他再次想起了《第八个是铜像》。他选择以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卫生队员王烁的形象进行创作,以此表达艺术家对抗疫英雄的礼赞。

“人与时代是同步发展的,艺术也离不开生活。”不久前,许鸿飞创作了两件“肥女”测核酸的新作:肥女右手摘下口罩,左手握着显示“穗康码”的手机,嘴巴张开,头朝上,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在许鸿飞看来,“接地气、生活化的创作会让人更加有幸福感,更能引起大众的共鸣”。

自2013年起,许鸿飞将他的雕塑作品带出国门,在澳大利亚、意大利、新加坡、英国、秘鲁等国进行巡回展出,在40多个城市留下了印记。每到一个城市,他的作品都能够吸引到一大批“粉丝”,将中国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海外巡展结束后,许鸿飞又将目光移向乡村。今年两会期间,许鸿飞建议以产艺融合的方式助力乡村振兴。他以自己近年举办雕塑艺术百村展为例:作品每到一个乡村,许鸿飞就在当地进行调研,并结合自己的实地感受进行艺术创作。他希望通过雕塑这一艺术形式,为乡村注入活力与生机。

“艺术家要全方位地感受世界,从生活中挖掘灵感,还要有坚持的信念,才能够不断创作出新的作品。”许鸿飞如此寄语青年艺术家。

【记者】杨逸

【通讯员】李曼霞

【图片】主办方供图

编辑 张茵

校对 吴荆子

© 2021,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