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破繭圖存 主打舒適有趣


隨着互聯網興起,愈來愈多人透過電腦或手機閱讀,一直被視為“知識寶庫”的傳統圖書館乏人問津。美國不少大專院校圖書館深感舊有一套已無法回應新需求,各出其謀重新包裝圖書館,引入更多科技及互動元素,並適應新一代需求,改革部分圖書館規則,期望在來勢洶洶的數碼年代殺出一條血路

新一代讀者喜愛方便輕鬆的學習環境,要留住他們,必須為他們度身訂做圖書館設施。現時不少美國圖書館調整紙本書和電子書比例,引入咖啡座、小組學習區及梳化,並修改規則,容許讀者聊天甚至24小時開放等。“

數據視像牆供讀者投影課題

西密歇根大學圖書館主任加里森承認,傳統圖書館重視館藏、輕視讀者需要,但隨着手提電腦及無線上網普及,印刷館藏已非獲得資訊的唯一方式,“千禧世代”學習模式已徹底改變,圖書館必須與時並進,“如果我們容許讀者飲食,他們願意逗留更久”。

不少圖書館亦引入高科技設備, 例如增設媒體製作實驗室、配備激光切割機及3D 打印機的“ 創客空間”,以及容許讀者投影研究課題的“數據視像牆”等。三藩市的圖書館更會僱用社工,邀請露宿者透過閱讀館藏,學習申請社會救濟的方法。

擴建採自然光更多空間留讀者

圖書館的整體環境亦有改變,康涅狄格學院院長伯杰龍表示,學院圖書館1976 年開幕時,為保護館藏免受陽光照射,只設計了一扇小窗,但現時已把原設計擴建,採納更多自然光,並創造更多公共空間,留住讀者。不過,不少圖書館仍然保留個人學習區及安靜時段,方便用家在寧靜的環境學習。

保存數碼內容也是資訊科技時代的一大課題, 美國圖書館協會(ALA)主席尼爾指出,世界每日都有電子圖書、網上遊戲及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等新事物湧現,“如果無法妥善貯藏數碼內容,我們以後如何為世界撰寫歷史?” 美國數碼公共圖書館(DPLA)執行主任科恩則指,DPLA 已建立數據中心,收集不同機構的數碼資訊,方便讀者日後瀏覽。美國國會圖書館亦透過相片分享網站Flickr,讓公眾查閱檔

設計重於館藏 打造社區橋樑

現今科技發達,透過互聯網,資訊唾手可得,很多人質疑圖書館是否還有存在價值。有輿論認為,圖書館的重點已非藏書量多寡,而是能給予讀者一種獨特體驗。20世紀初,慈善家卡內基為世界帶來圖書館的概念。他希望藉着免費書藏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推廣知識。

然而在之後100年,大家都執着用“館藏”分析一間圖書館的優劣,忽略了交流。在資訊科技進步下,現在情況已經出現變化。圖書館設計師開始將“交流”作為設計重心。他們認為圖書館是一道橋樑,能成為社區的催化劑,將居民連繫一起,塑造出全新的世界。

因此,圖書館應盡可能設計得舒適宜人,能為讀者提供空間,探索書本蘊藏的記憶,醞釀未來無限的可能。這並非單單紙上談兵,美國錫達拉皮茲公共圖書館2008 年被洪水沖毀後原址重建,徹底改善空間設計。

自2013年重開後,訪客數字比重建前大幅上升,活動參加人數上升3 倍。該圖書館更在2015年獲得美國建築師學會(AIA)頒授優秀圖書館建築獎。

© 2016 – 2018,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