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防治腹瀉


中醫認為夏天是熱盛濕重,秋天依然延續夏天的炎熱,但寒氣始生。導致腹瀉的原因為感受外邪,如寒濕暑熱等,病位在脾胃與大小腸。夏季天氣炎熱,降水量大,熱蒸濕氣,因此濕熱之氣較盛,中醫有“無濕不成瀉”的說法,就是因為高溫及高濕是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適宜生長繁殖的條件,而食品中營養成分為這些病原微生物的溫床,所以食品很容易腐爛變質。

飢餓或加重腹瀉

夏秋之交氣溫高,出汗增加,飲水量增大, 稀釋胃液,使胃液的殺菌功能降低。另外,由於天氣潮濕溫熱而影響睡眠,睡眠不足又會引起抵抗力下降,為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創造了有利條件。夏季天氣炎熱,人們喜歡生食各種瓜果,或食涼拌菜或冰鎮飲品,如果這些食品的製作過程稍有不慎,或從冰箱取出後直接食用,極易造成污染,增加人們食用後感染的機會。夏季蒼蠅和蟑螂滋生繁殖加快,可攜帶致病菌,也容易傳播疾病。由於引起腹瀉的原因多種多樣,需要針對病因並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千萬不能一腹瀉就盲目用藥,更不能濫用抗生素,否則會造成不良後果,那麼夏季腹瀉的常見類型及治療方法有哪些呢?根據不同的類型該如何對症下藥呢? 病毒性腹瀉的病因大多由輪狀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病毒直接侵襲腸黏膜,使受損的腸絨毛變平變短,吸收面積減少,吸收功能發生障礙而導致腹瀉。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病毒的藥物,同時要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專家建議服用微生態製劑水蘇糖,它被當代生物醫藥界譽為“胃腸道有益菌的專用營養源”,能以40 至103 倍速度增殖雙歧桿菌,抑制有害菌,不被消化酶分解,可靶向性地到達炎症部位,調節腸胃菌群平衡。此外,要給患者吃些容易消化吸收的清淡食物,如麵條、米粥等, 不要處於飢餓狀態,飢餓會引起腸蠕動增加和腸壁消化液分泌過多而加重腹瀉。此外,食用變質食物亦會引起腹瀉。食物被大腸桿菌等致病菌污染後變質,人體攝入這些食物後發病。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腸道感染的藥物,以抑制腸道細菌而達到止瀉的效果。有人急於用止瀉藥,認為只要止住腹瀉就好了,其實不然,因為用止瀉藥後,表面看來大便次數減少了,腹瀉緩解了,但這樣會使病原微生物滯留在腸道內不被排出,導致細菌等產生的大量毒素被腸黏膜吸收,引起嚴重後果。另外,受冷亦會引起腹瀉。食用過多冷飲冷食、在空調房穿露臍裝,或在健身運動後洗冷水澡等都容易引起腹瀉。這種腹瀉是因腸道受到寒冷刺激後蠕動加快,進食的水分來不及吸收,形成稀便排出體外。預防的關鍵是注意腹部保暖,進食冰箱冷食要有節制。疼痛厲害時可以用些解痙藥或收斂藥。如水瀉次數較多,可以口服補液,以補充水、鹽,不必使用抗生素。

腹瀉飲食調理

另外,注意飲食衛生可預防腹瀉,不能有病亂投醫,應根據具體病因具體醫治,根據以上介紹的夏季腹瀉的常見類型及治療方法,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醫生提醒大家,感染性腹瀉大都因為飲食不當、不潔引起,只要注意飲食衛生,嚴把入口關,就完全可以預防和避免。有以下數點希望讀者留意:

一、平時要做到勤洗手;
二、生吃瓜果注意多清洗幾遍或削皮,冰箱內儲存水果以不超過兩天為宜;
三、注意飲水衛生,不喝生水,冰鎮飲料最好在常溫下放置半小時後再慢慢少量飲用;
四、在外用餐時最好不吃涼拌菜和易帶致病菌的水產品,餐具要消毒;
五、吃剩的食物應及時儲存在冰箱內,做到生熟分開,食用前高溫加熱殺滅細菌;
六、老人、小兒及胃病患者抵抗力較弱, 飲食上更要注意,少吃或不吃冰鎮食品;
七、忌飲冷飲,因為突然的溫度下降會導致胃腸黏膜損傷,胃腸蠕動加快,形成水樣大便腹瀉;
八、平時家裡也可備點黃連素等消炎藥, 輕微腹瀉時可服用;

對於已經出現腹瀉的患者家庭來說,餐具更應分開、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由於造成腹瀉的原因頗多,腹瀉發生之後就更要針對性進行飲食調理。這樣才能防治腹瀉。腹瀉是夏秋常見的健康問題,儘管一般危害不會很嚴重,但是常常導致生活困擾,腹瀉伴有腹痛、腹脹、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症狀,如果處理不及時和得當,還會引起脫水、肛裂和肛門出血等。

腹瀉的飲食調理非常重要,在發生腹瀉時,由於水分損失過多,因此要多進食如牛奶、菜汁、果汁、蛋湯、軟麵、稀粥等水分豐富的流質食物,主要補充水分。食用富含維生素B、C的水果和蔬菜,比如番茄、茄子、黃瓜、柑橘等,這些食物不僅補充維生素,還具有一些止瀉作用。另外,吃些雞蛋羹也不錯,雞蛋羹對胃黏膜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對於收斂止瀉也效果明顯。腹瀉好轉時,不要急於恢復正常飲食,要逐步從含水分豐富的稀粥、湯類,然後進食軟食;同時還要少食多餐,少食油膩難消化的食物,否則會損傷脾胃,加重腹瀉。

防治腹瀉食譜

  1. 輕身粥材料:粳米50克、人參5克、黃芪12克,茯苓、葛根各10克,生薑15克。做法:將粳米洗淨,人參打成細粉,將黃芪、茯苓、葛根、薑洗淨,裝入細紗布袋中,紮緊袋口。將袋裝中藥與粳米同放入鍋中,先用武(大)火煮沸,再用文(小)火慢熬至粥熟,加入人參粉煮10分鐘,撿出藥袋即可。此粥早晨空腹時服用,每日一次。功效:此粥健脾益氣、祛濕止瀉、瘦身減肥。但是,糖尿病及血糖升高者不宜服用。
  2. 焦米湯材料:米粉、糖。做法:將米粉放在鍋內用文火炒至焦黃,加少量的糖與水煮沸後服用。功效:焦米湯有較多的能量,米粉炒熱後可使部分澱粉轉變成糊精,利於消化吸收,炒焦的澱粉還有吸附腸內毒素的作用。糖尿病及高血糖者亦不能食用此湯。
  3. 蘋果湯材料:蘋果、鹽。做法:將一個蘋果切成小碎塊,加0.8克鹽, 再加水250 毫升煎湯120 毫升,分兩到三次飲用。功效:蘋果湯主要適用於6個月以上的小孩。蘋果含有果酸,能吸附毒素,並含有鞣酸,具有收斂作用,適宜於小兒腹瀉。

對於腹瀉的防治,要注意以下幾點:飲食的結構,不宜多食油膩、寒涼食物,不宜暴飲暴食;飲食有節,起居有時;調攝寒溫, 注意個人衛生,不吃不衛生的食物就能避免腹瀉的發生。

© 2016,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