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5G或带動經濟總產出10.6萬億

最近,一個不好的消息是,運營商計劃于9月份正式推出的5G套餐,推遲到了10月份。也就是說,大多數用戶可能無法在一邊旅游的同時,一邊用5G手機觀看新中國70周年慶典了。

另一個好的消息是,在NSA和SA的5G網絡建設上,各方都不再搖擺。9月20日,工信部苗圩部長明確表示,2020年將大規模投入SA的5G網絡建設上。外界對此的理解大體一致,即:確立了中國5G網絡的部署策略,標志着在全球主要電信運營商均選擇NSA組網快速建設5G時,中國堅定地選擇了SA獨立組網,有一種差異化競爭的味道。

這種差異化,最初曾體現在3G時代中國強推的TD-SCDMA標准上,繼而令中國在4G時代憑借TD-LTE標准實現了與世界同步。步入5G時代,基于TD延續下來的中國通信技術真正地躋身于主導性標准。可以說,由技術標准構造的差異化之路,中國做成了。

接下來,中國希望從5G建網開始繼續走出自己的特色,這一步對嗎?

美國搶跑之後

早在2018年11月,美國就发放了第一批5G牌照。一個月之後,美國AT&T運營商宣布5G正式商用。隨後不到半年的時間,美國Verizon、Sprint、T-mobile等運營相繼宣布5G正式商用。緊跟美國步伐的是韓國、英國、瑞士,再是中國。

從時間上來看,美國发放5G第一批牌照比中國早了7個月,正式商用則至少比中國早了10個月(前提是今年10月份中國運營商能宣布正式商用)。這對于想要在5G時代領跑的中國來說,是不小的壓力。根據規劃,中國正式商用5G的時間節點是2020年。

美國的搶跑,令中國整個通信產業在2018年底乃至2019年上半年,都籠罩在一種奇怪的氣氛中。明明知道美國用4G嫁接NSA 網絡的“假5G”方式十分不成熟,正如我們今天所了解的,NSA網絡僅有高速率而不具備低時延、高容量等5G重要場景特征,而且NSA對于切片技術、邊緣技術也不能做到很好的支持。但是,中國各方還是明顯地“慌”了,我們擔心5G領先戰略不僅實現不了,反而會落後于世界大盤。

一種聲音很堅定,我們不能分散精力,要堅定不移地走SA建網道路。其理由是,美國人搞NSA是因為他們沒有低頻資源,低頻資源都被軍工或其他領域佔用,剩下的高頻資源毫米波在連續傳輸中有明顯的缺陷,一是覆蓋范圍小,二是很容易被干擾、斷掉。如果美國人等着低頻資源的重新劃分,那就勢必被中國遠遠落在後面。所以,我們沒必要跟着美國“錯誤”的路線走。

放到今天來看,這種判斷有一定道理。從目前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方面傳來的信息,到2020年6月才能舉行70MHz的3.5GHz CBRS中頻頻譜的拍賣,3.5GHz頻譜能在覆蓋范圍和速度之間提供理想的平衡。與中國相比,美國此舉晚了1年的時間。

但彼時另一種聲音也異常強烈,各產業領域需要盡快看到5G商業化的可能性,特別是我們的NSA技術和標准都已經這麼成熟的前提下,完全沒必要等SA。韓國的做法則成為另一種參考。

韓國國土面積小,所以他們習慣性先于其他國家商用通信網絡,3G、4G莫不如是,提前商用的好處是,讓手機終端等產業環節提前適應5G網絡,並做相應調整,一旦全球5G網絡成熟,韓國各產業可以快速地走出去,畢竟韓國市場有限,各公司依賴的是全球市場。2019年4月,韓國三大運營商(KT、SKT和LG U+)均采用NSA 建網方式開始正式商用。三星也成為全球最先发布5G手機的廠家之一。

在各方的壓力下,2019年6月,工信部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6.080, 0.05, 0.83%)、中國廣電頒发了4張5G牌照,其頻譜資源均是中低頻段,特別是中國移動獲得了2.5GHz低頻段頻譜資源。

中國的加入,立刻將全球5G建網大賽推向了一個小高潮。根據中國三大運營的規劃,2019年中國移動將建5萬個5G基站,中國聯通建為4萬個,中國電信4萬個,三者相加總計13萬個5G基站。如果這一目標實現,中國將領先于其他國家的建網速度。

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9月,韓國建網速度最快,建立了9萬個基站;美國建了5萬個基站。要在年底前達到中國的目標,可能也比較難。

不過,讓中國感到壓力的是,韓國的5G用戶已經達到了300萬,而中國5G僅處于用戶免費試用,還未正式商用的階段。9月11日,中國通信研究院(CAICT)发布的《2019年8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中國5G手機出貨量29.1萬部。而三星一家的5G手機出貨量已超過200萬部。無疑,韓國的策略再次被證明是有效的。

更驚人的是,據高通副總裁兼三星電子技術戰略團隊負責人JuneHee Lee的預測,到2019年底三星的5G手機出貨量將達到400萬部。中國手機廠家如何在10月正式商用之後追平400萬部的差距?這恐怕是華為等中國手機廠家始料未及的局面。

中國在5G上的優勢,已蕩然無存了嗎?中國提出的“5G之花”9個技術指標,在2015年ITU國際標准“過堂大會”中,有8個被采納;由華為等中國公司主導推動的Polar碼(極化碼)被3GPP采納為5G eMBB場景的控制信道編碼;大唐、中興提出的技術方案都被寫入了核心標准中。在國際標准舞台上,中國利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再加上中國擁有覆蓋最好的中低頻段頻譜資源,5G現在的節點可能是中國通信技術历史上的高光時刻。然而,在NSA與SA之間的遲疑就會斷送領先地位嗎?

犧牲時間,押寶SA,可能是不對的。

SA的痛苦抉擇

中國5G產業鏈上的各行業環節都在等着運營商的5G大網,但這豈是說建就建的。

根據三大運營商今年8月发布的半年業績報告,三大運營商2019年在5G上的資本開支合計將達到410億元。其中,中國移動240億元,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分別為80億元和90億元。

410億元、13萬個5G基站,如此大規模的投入還只是冰山一角。

2018年底,工信部專家韋樂平給5G算過一筆賬:5G頻段高、基站多、基站貴、功耗高,相較4G,投資會大幅增加,投資模式也可能发生變化。中信建投(23.000, 0.04, 0.17%)通信行業分析部門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預計未來5G基站量將是4G的2倍,運營商5G建網主體投資可能將達1.23萬億元,較4G投資增長68%。

對照目前我國已擁有的600多萬個4G基站,5G基站的數量預計將是1200萬。410億元對13萬個基站,那麼1200萬基站應該投入多少錢?

中國移動的一位專家給虎嗅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說是山東濱海一個城市的市長曾豪情萬丈地對他們說,“你把我們市的5G網全面覆蓋好,我們掏這几個億!”在場的專家們都笑了,跟他說,“你們這兒至少要100個億!”市長啞然了。

在談到投入時,運營商的眉頭都是緊鎖的,“4G投入還沒收回成本”,這5G去哪兒找錢?僅僅為了完成今年5G的KPI,運營商不得不勒緊了褲腰带,有的甚至壓縮員工福利保5G建設。從各地運營商公司流出的“共渡難關”倡議,看了都讓人心酸。

除了資金需求龐大,5G的投入周期也將更長,據韋樂平預計至少需要8年持續投入。而且更大的問題是,先期建的NSA網絡並非最終的5G呈現,那就意味着對NSA的建網投入等到SA達成規模後,可能都將打了水漂。因為基于4G現有網絡的NSA非組網,無法升級至SA的場景特性,比如不可能具備低時延、高容量特性,也無法很好的支持邊緣計算和切片技術,後者才是真正的5G。

中國不像韓國,投入几百億先建個NSA網絡,即可達到全國覆蓋,等SA成熟了,再投入几百億建SA網絡。兩項加起來不過千億投入,這在中國可能一個阿里巴巴就能解決。也不像美國,雖然國土面積但人口少,而且美國運營商也不要求全國覆蓋,有錢賺的地方才覆蓋,這就決定了美國的投入也不會那麼大。

中國運營商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在這短短的NSA與SA過渡期,實現NSA建網投入的成本回收。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基于成本投入的考慮,中國運營商的遲疑,中國最終選擇SA的規模投入,也可能都是對的。

苗圩部長說:“手機真正能夠體現5G性能,還得依靠獨SA立組網建的5G網絡,而不是基于4G核心網上面的NSA非獨立組網產品。”“現在能夠兼容NSA和SA的手機只有華為手機。”

他的這段話能讓中國民眾對于購買NSA 5G手機產生遲疑,但能阻擋住韓國人民的購買熱情嗎?能阻擋住三星5G手機出貨量年底突破400萬台的目標實現嗎?

專業人士在分析韓國5G用戶為何增長如此之快時,曾得出這樣的理由:

第一,  韓國智能手機用戶比例超過94%,這就為升級5G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  在5G手機的售價上,韓國運營商補貼不是一般的高,以LG的V50 ThinQ 5G手機為例,韓國市場售價為120萬韓元,大約是1000美元了,但是經過運營商補貼後,最終手機的價格只有60萬韓元,如果再算上包含的一系列流量贈送和額外補貼,綜合算下來等于5G手機白送了;

第三,  韓國運營商在5G套餐的制定上優惠不斷。從韓國運營商的做法來看,5G套餐與4G套餐完全不限量資費差異不大,5G套餐資費甚至有所下降,SKT、LG U+、KT目前都提供4檔5G套餐,入門的5.5萬韓元(約合人民币322元)套餐是韓國政府強制要求的。在不限量資費上,SKT由4G的10萬韓元下降至5G的9.5萬韓元,KT由4G的8.9萬韓元下降至5G的8萬韓元。

如果免費送5G手機,用戶為什麼拒絕?更何況,還能以更低的資費享受到5G應用,比如SK電訊推出的一款5G AR應用,將虛擬的飛龍與現實的棒球比賽場地相融合,觀眾在通過5G網絡觀看比賽直播時,除了歡呼尖叫還可以通過點擊電視或手機上的“歡呼按鈕”召喚巨龍。目前韓國5G應用主要包括360度VR直播、全息視頻會議、VR購物、VR教育、AR工廠、AR農場等應用。

探索並創造出更多的5G應用,可能是5G在這個節點上最為重要的事情。

最艱難的是找到5G應用

9月26日,任正非在對話英美人工智能專家時說道:“5G是小兒科的事情,未來最大的產業是人工智能。”

百度自動駕駛技術總監陶吉也從實際操作層面告訴虎嗅,百度目前不太關心5G,其自動駕駛主要還是聚焦在V2X(Vehicle to Everything)上:“我們對V2X一直是長期投入,V2X用5G還是4G的管道對我們來說也很重要,但是我們一方面帮助運營商往5G去走,告訴他們5G怎麼能夠更好地滿足我們上層應用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們也等待5G盡快地能夠落地成熟。但是,我們不會說,4G我就不用了。”

這就十分考驗運營商的能力。4G時代的遭遇猶在昨日,運營商淪為微信等OTT產品管道的聲音不絕于耳,甚至當年運營商檸檬地說:“微信其實是第四大運營商。”

運營商的“管道化”直接带來的惡果是,運營商無法快速收回投資。4G成本尚未收回,5G投入成本更大、周期更長,運營商現在最難的是怎麼找到可以賺錢的5G應用,而不是再度淪為管道。

中國聯通研究院終端與智能卡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主任嚴斌峰博士說:“5G不僅僅是技術,還需要云,需要邊緣計算,需要網絡切片。客戶對管道有更多定制化的要求,這不是普通的管道,需要運營商與客戶密切協同,管道上附加了很多東西,不只是一條路。”

根據業界達成的一致共識,4G主要to C不同,5G時代,to C市場只佔20%,剩下的80%是to B市場。5G本質上可以提升物與物之間的連接效率,乃至提升整個社會和工業效率。

因此,運營商在忙于建網的同時,還需要更積極地與企業溝通如何為他們找到5G應用,並落地。

京東物流5G項目負責人者文明接受虎嗅電話采時剛結束跟中國聯通的電話會議,他說:“三大運營商都願意給我們做一些定制化的優化,如果我們有某個園區有這種要求的話,他們是可以給我們做SA的,是可以做定制化調整的。“

據者文明介紹,京東物流在上海和北京都設有5G物流示范園區,三大運營商的5G基站也都架進來了。但至于要做什麼應用,目前還在探索期。

這可能就有一個比較尷尬的點,運營商希望企業說出自己的需求,但是不懂5G的企業怎麼能准確地告訴運營商他們的需求並願意為此掏錢?比如,運營商目前基本能看到在一些港口和大飛機制造車間內的機器臂需要5G的低時延特性進行遠程控制,從而提升機器臂的精確度。

即便如此,仍有專業人士提出,我們現在用一個人工就能實現近距離的控制精確度,我們為何要花大價錢先布一個5G網?就算是部署了5G專用網,我為何還需要給你持續付錢?這不就是一個管道嗎?

目前行業客戶與5G的結合,非常功利也非常現實的原因是為了降低成本,一位要求匿名的華為技術專家告訴虎嗅:“只有產生價值增量,5G才能真正发揮其作用,否則很難把市場做起來。”

大凡企業人士都會說,通信圈子里的人往往受限于專業知識和行業背景有限,導致對行業需求和痛點缺乏感知,所以,“5G應用的創造者,肯定不是通信圈的,也很可能不是IT圈的,是各產業領域的專業人士掌握了新技術的特性和能力之後,把新技術應用在他們熟悉的領域,去解決真正的問題。”

企業和運營商都需要提供更多有想象空間的5G應用。從目前來看,各種5G報告、5G研討會基本上還是在复制過去几年人們對VR/AR、人工智能興起時的烏托邦想象,有些甚至是十年如一日的老生常談,比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

前几天,波士頓動力发布了最新的視頻演示,旗下Altas機器人(14.490, 0.03, 0.21%)已經可以完成包括翻筋斗、短時間倒立、360度的旋轉跳,甚至還有類似于芭蕾舞中的Grand Jeté動作,在空中劈叉然後收腿站住。

試想一下,如果將這樣的機器人放在5G網絡下,是否能創造出更大的場景驚喜?這個場景又是什麼?

毫無疑問,5G本身只是一項連接技術,只有當它與自動駕駛、遠程控制、人工智能、遠程醫療相結合,才能產生更大的想象空間與作用,其他還包括8K視頻、VR、AR、云游戲、工業互聯網、無人采礦、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等。而不是5G與他們並行发展。

按照信通院的預測,2020年到2025年五年期間,5G將直接带動經濟總產出 10.6 萬億元,直接創造經濟增加值 3.3萬億元,實在是蔚為可觀。

中國5G站在現在的節點,具備很多優勢,但若放置于整個历史的坐標軸上可能僅僅只是一個原點,一切才剛剛開始。

© 2019,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