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離中國?或許再堅持一會

上週六全球市場都把目光轉向G20大阪會議,中美兩國元首會晤成會議焦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會議中同意,中美雙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將重啟貿易磋商。美方表示不再對中國出口產品加征新的關稅。美國總統特朗普還表示,美國商務部將在接下來的幾天內,將會研究是否把華為從黑名單中剔除。

雖然中美兩國領導表示了樂觀態度,這兩個大國的談判依然面臨許多不確定因素,例如在華為問題上、智慧財產權上、地緣政治等方面,中美兩國博弈依然非常複雜。雖然大家樂見中美貿易衝突展露了轉機的曙光,但是貿易商家們應該早已做最壞打算,就是理性假設距離中美貿易戰的結束,還會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要等。

隨著貿易戰帶來的風險日益蔓延全世界,除了貿易生產型企業,就連許多高科技公司的業務發展經營,也受到了產業鏈和價值鏈被破壞所產生的衝擊影響。對此,一些製造商已經開始將部分產能轉移至越南和柬埔寨等國,同時中國國內運營成本的不斷上升,中美貿易戰正促使更多企業效仿這種做法,尤其是那些低科技和低附加值的製造商。當然,也有一些中國出口商試圖通過第三國轉運,來避開中美貿易戰的進出口限制。

對此,中美貿易戰這突發事件,促使了更多中國和外國企業,都開始把目光焦點轉向在東南亞地區,意圖在東南亞地區建立生產和運輸樞紐基地。例如,有些生產商早在中美貿易戰發生之前,就有前瞻性的選擇了轉移生產基地。例如有報導指出,在緬甸仰光建設工廠,將來自中國的進口原材料加工成成品,然後再把這些產品都出口到美國。一些企業將緬甸作為目的地之選,因為這裡有充足的廉價勞動力。資料顯示截至今年4月的12個月內在緬甸總獲批的中國項目,已增加了5.85億美元。

重點是,這些早前把自己部分生產線的產品,外包到東南亞國家的企業,現在已經自己在當地建設工廠投產,不再依賴外包給別的企業代工。因此,中美貿易戰的延續,實際上將可能導致更多企業改變其生產供應鏈,把之前外包給中國的生產線,轉移至自己在其他國家當地生產,這對中國外包出口經濟發展將產生極大衝擊。

但是,企業為了規避美國關稅壁壘而轉移生產基地的成本實在不小。跨國企業若實施這樣的戰略,不應只是為了分散市場風險,因為從經營績效上而言,企業一下子這麼大的資本投資,也會對企業盈利造成負面影響。如今全球經濟發展也在下行不振之際,企業面臨利潤下滑之際,要做出這樣的抉擇也是在不易。同時,除了廉價資源,還要考慮到政治、法律體系、勞動力技術水準、水電供應的長期穩定性等等,這些企業實在需要再三考慮的經濟實際成本因素。因此,生產商如今要撤離中國,或許也應該考慮再堅持一會。

 

© 2019,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