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饗全球 傳統瀕消失


四川成都有兩條平行的市井小巷,謂「寬窄巷子」。寬窄之間,巴蜀道地美食紛陳,遊客摩肩接踵。這一寬一窄,對川人來說,代表着張弛有度、與時俱進,以及淳樸與堅守。中國四大菜系之一的川菜,素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譽,然而快速的市場節奏,卻讓這個歷史悠久的菜系日漸失去麻辣以外的傳統滋味。面對傳統川菜的傳承困局,寬與窄之間,該如何取捨?王開發、彭子渝、傅祖明等川菜「老匠人」呼籲先遵照規則再談創新,培育及發揚工匠精神。

盛夏的成都, 悶熱難耐, 空氣中過高的濕度讓人不知不覺間汗流浹背。儘管如此,從一家廚師培訓學校特級教師崗位上再次退休僅兩個月的傅祖明,總喜歡關在家中狹小的廚房裡,為妻女、朋友烹製他所擅長的四川名菜。

因地制宜變通

壽字腰花、雪花雞淖、軟炸扳指、雞豆花、回鍋甜燒白,一個個從未聽說的菜名從這名從業57年的川菜大師口中蹦出。

傅祖明13歲入行,從學徒做起,一幹就是半輩子。曾經被派往伊拉克為駐外工作人員們掌勺的他說:「四川有道名菜叫魚香肉絲,全球的食客都喜歡吃,但在伊拉克大家卻最愛我做的魚香雞丁。因為伊拉克很難買到豬肉,所以只能因地制宜,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有所變通創新。」

掌握基本味型

近年來,無論在青藏高原人煙稀少的小鎮還是北美西海岸車水馬龍的三藩市,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川菜。然而風靡全球的同時,也飽受「只要求『再辣一點』」、「脫離傳統」的質疑。

川菜有24種味型,其中,只有魚香、家常、麻辣、怪味、糊辣、紅油、蒜泥7種味型是辣的,剩下大多都是不辣的。但如今不少年輕的廚師,甚至連基本的24種味型都無法完全掌握,就敢以擅長川菜烹飪自詡。

「這與他們缺乏『工匠』精神有關。」頭髮花白的川菜大師彭子渝說,川菜界曾經有種習慣,謂「三年學徒」、「幫師三年」; 而現在,一個培訓班裡呆幾個月,或者學會一兩道拿手菜,就敢自立門戶開店掙錢。中國元老級烹飪大師王開發直言,快速的市場節奏讓川菜廚師們多了一些浮躁,「少了精益求精的態度」。

先守規後創新

「再比如說,輔料不能多於主料的原則,現在還有多少川菜廚師記得?」言及此,王開發神色一凜,「一盤『鴻運當頭』,用大盤子擺上兩個魚頭,再用紅辣椒把周邊的空白鋪滿,至少得兩斤辣椒吧。」王開發很是無奈,「這就是喧賓奪主。」在王開發看來,創新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亦是川菜繼改革開放後步入快車道後再次迎來大發展的必經之路。「但是廚師首先要遵照規則,再談創新。」正如, 「寬」與「窄」皆有各自存在之理,無法互相替代。

了解川菜文化

面對傳統川菜的傳承尤其是廚師「匠人」精神的培育方面的難題,這些「老匠人」提出了應對之策。「首先是要把傳統川菜給學生講清楚。」傅祖明說, 「比如豆瓣,郫縣豆瓣上百家,但你用的豆瓣是晾曬的還是化學發酵的,得搞清楚。」

其次,官方對川菜行業的扶持力度同樣至關重要。「要加強對在職廚師和餐飲從業人員的培養,這批人是現在川菜的主力軍。」彭子渝說,目前成都市已出台支持川菜發展的相關文件,提出支持餐飲「老字號」文化和技藝的研究、保護和傳承,對傳承人授徒傳藝給予資金支持,強調重視川菜各類人才培養,建立一批川菜人才培訓示範基地和10 個以上的川菜烹飪大師工作室。

「還有一點,必須要加深廚師對川菜文化的認識,沒有文化的廚師,永遠會打敗仗。」彭子渝強調,一個對川菜菜品文化不了解的廚師,是不可能把菜做好的。

© 2016,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