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業新聞網)援引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昨日,第十一屆琶洲論壇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創新發展大會在廣州市海珠區舉行。三地人才智庫專家、企業代表在會上為大灣區人才建設建言獻策。與會專家表示,目前,阻礙灣區人才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存在,而打破相關壁壘已形成共識,人才機制創新,將成大灣區下一輪改革重點。
灣區吸人才 面臨三挑戰
中山大學副校長、中大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教授李善民表示,粵港澳打造國際科創中心,人才至關重要,而目前,灣區內人才吸引和流動仍然至少存在三方面挑戰:一是如何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推動人才流通。其次,與其他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教育資源仍然不足,甚至不及長三角城市群。第三,包括香港在內,吸引人才的政策的推出和落地,效果並不如預期。
「創新要靠人才,人才政策、創新機制是大灣區建設下一步改革的重點。」李善民說。
中大諮詢人才研究院院長王微見指出,目前,最現實的問題是人才流動壁壘。主要涉及戶籍制度、人才的編制身份、勞動人事關係管理等等。在內地,這一點通過落戶制度可突破。但對於港澳和外籍人才,需要解決的障礙仍有很多。
公寓「僧多粥少」 住房仍是痛點
香港特區政府駐粵辦主任鄧家禧認為,灣區人才流通,除了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提供便利,還需要在制度設計上加強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人才社會化與國際化。應該在機制、體制上打通經脈,特別要加強香港與珠江口西岸城市的聯繫和人才流動。
首個《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政策白皮書》於會上正式發佈。白皮書指出,大灣區內各地吸引人才政策亮點紛呈,也越來越有針對性和前瞻性。不過,整體上,依然存在三大痛點。首先是人才住房政策乏力,人才住房需求難以滿足,人才公寓「僧多粥少」現象突出。其次,保障人才子女教育的優質學位不足,子女入學政策無法全面兌現。第三,不同層面雖陸續推出人才基金,但運作成效參差不齊。
為推動大灣區人才合作,當天,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發展聯盟正式成立。聯盟由大灣區「9+2」城市的人才工作部門、高層次人才、專家學者和社會知名人士等自願結成的組織,以市場化運作為主,旨在為粵港澳大灣區各地區人才工作部門提供溝通交流平台,促進大灣區的人才工作有序協同發展。聯盟還啟動「領航計劃」,以發佈研究報告、舉辦座談會等方式促進灣區人才工作。
© 2018,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