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剁蘋果 追稅1127億

 

盟委員會自2014 年起,調查愛爾蘭政府涉嫌給予蘋果公司稅務優惠,換取對方在當地開設職位,變相給予其不公平競爭優勢,違反歐盟法規。歐盟委員會昨日裁定愛爾蘭政府及蘋果敗訴,下令愛爾蘭政府向蘋果追討145 億美元(1,127 億港元)稅款,金額是同類裁決案中最高。愛爾蘭政府及蘋果否認指控,表明會上訴。蘋果股價昨日早段下跌0.4%,兩周以來累跌3.3%

歐盟委員會競爭事務專員韋斯塔格指出,愛爾蘭向蘋果提供非法的稅務優惠,容許它多年來比其他企業少付大量稅款。

前年歐業務繳稅0.005%

舉例指,蘋果歐洲業務所得的盈利當中,在2003 年和2014 年僅分別繳付1 %和0.005%稅款。蘋果誓言提出上訴,表示有信心推翻裁決,又批評歐盟委員會無視愛爾蘭的稅法,顛覆國際稅制和企業既有的稅務行為,斥責歐盟「不在乎蘋果交了多少稅,只關心政府可以收多少錢」。愛爾蘭稅局為蘋果辯護,堅稱公司並沒避稅,問題只是源於不同國家稅制不同。美國財政部批評歐盟的裁決打擊海外投資和歐洲營商氣氛,並危害歐美「經濟夥伴精神」。蘋果去年盈利180億美元(約1,396億港元),截至今年6月的現金儲備達2,315億美元(約1.8萬億港元),今次裁決追討的稅款僅為儲備約6%,故不會對公司造成嚴重影響。

「換取職位」佔駐歐員工1/4

有關調查主要針對企業「轉移定價」行為,即透過公司內部交易,把應課稅利潤從高稅率地區,轉移至低稅率地區,達致「慳稅」效果。歐盟委員會指控愛爾蘭先後在1991年及2007年,刻意調整與蘋果的稅務協議,降低蘋果的應繳稅款, 等同變相補貼蘋果,違反歐盟法例。蘋果在愛爾蘭聘用5,500人,相當於駐歐員工總數的1/4。低企業稅率是愛爾蘭過去20年的經濟政策基石,吸引大量跨國企業投資。雖然有個別反對派政客促請愛爾蘭政府接受歐盟裁決,向蘋果追討款項,但主要反對派愛爾蘭共和黨表明會支持政府上訴。

今次追討的款項對於人口只有460萬人的愛爾蘭,可說是非常龐大的金額,相當於每人2,825歐元(約2.4萬港元),並足夠填補愛爾蘭政府今年50億歐元(約433億港元)的財政赤字。

歐盟此前已根據同一個調查行動的結果,勒令荷蘭及盧森堡,分別向星巴克及快意佳士拿討回2,000萬至3,000萬美元(約1.55 億至2.33 億港元)稅款,兩間公司已就裁決上訴。其他受查的跨國企業還有網購巨頭亞馬遜。

美質疑借故打擊美企

歐盟今次調查牽涉多間美國跨國企業,引起美方不滿,質疑歐盟借故打擊美企,令調查演變成歐美角力的磨心。歐盟委員會否認針對美企,稱歐盟法律禁止成員國向部分企業提供專屬的稅務優惠,所有在歐洲營運的企業均受此限制。

有錢不交稅惹不滿 掀歐美暗戰

跨國企業通過會計手段及轉移資產等方法避稅一直為人詬病,尤其金融海嘯後環球經濟元氣大傷,多國普羅大眾因為政府厲行緊縮要節衣縮食之際,卻見到家財萬貫的跨國企業不惜「走法律罅」避稅,自然催生不滿情緒。歐盟向蘋果公司及星巴克等企業追討欠稅,相信能得到不少成員國國民及中小企的掌聲,但同時將要承受來自各國政府及財雄勢大的跨國財團壓力。

擁有龐大律師團隊的蘋果公司已表明上訴,歐盟在法庭上可能陷入苦戰。愛爾蘭政府不熱衷於向蘋果追討,擔心此例一開,會令跨國企業從此卻步,最終得不償失。

美企海外現金8.5萬億

美國是今次風波的主角之一,除了因為不少涉案公司是美企,華府本身也一直在向美企追討海外避稅的責任及欠款,擔心歐盟可能蠶食潛在屬於華府的款項。國際評級機構穆迪今年2 月估算,美企存放在海外的現金達1.1萬億美元(約8.5萬億港元),佔最多份額的包括蘋果、微軟、Google、思科及甲骨文等。有輿論認為,大企業課稅之爭,也是歐美之間的政治暗戰。

歐洲經濟多年來沉疴不起,社會怨氣日增。最近德國和法國官員相繼指出,美國與歐盟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談判已名存實亡。值得注意的是,TTIP賦予跨國企業巨大權力,包括控告投資目的地政府並要求賠償,引起團體擔心勞工權益受威脅。蘋果作為大企業的佼佼者,歐盟拿它來「開刀」,對於有盡責交稅的公眾而言,可算是有個交代。

© 2016,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