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 港牌車可望過橋赴粵自駕游

圖:港珠澳大橋的東人工島預留旅游觀光功能,定位為「景觀島」

(美國商業新聞網)港珠澳大橋本月24日正式通車,大公報記者從多個權威消息渠道獲悉,大橋將進入「提升經營效益」階段,正研究的準許行車方案包括「調整的基本配額」、「一方配額」與「無配額」等。「調整」方案中,兩地牌料將在短期內新增5500個,而「一方配額」方案,粵港正探討讓香港單牌車經大橋北上廣東,可能增收一定費用,同時或適量放行珠海牌車經大橋往香港口岸,但仍需在口岸等地段利用停泊及轉乘設施,不能直接進入香港市區。有立法會議員歡迎探討讓更多車輛使用大橋,但提醒要留意額外車流帶來的交通影嚮。

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如何確保車流量備受關註。大公報記者從大橋管理部門、廣東警方等多渠道了解到,針對大橋跨界交通量,設有「調整的基本配額」、「一方配額」與「無配額」等比選方案,將視乎口岸通關和路網負荷的能力,或逐步實施。

「調整的基本配額」方案為調整現有的跨界配額方案,包括新增兩地牌照車輛。粵港經協商,按照入粵和出港10:1的比例,已經發放約1.1萬個私家車配額。在大橋通車後,將根據實際需求逐步增加,初定在通車兩個月評估後,視情況增發5500個配額,之後3年內每年視情況增加1320個配額。

珠海牌車輛或準泊香港口岸

「一方配額」方案則是改變現有配額制度,其中取消香港進入內地的車輛配額限制,可能增收一定費用;內地私家車進入香港仍設有車輛配額及口岸配額。大公報記者獲悉,目前粵港雙方正進一步探討放開香港單牌車經港珠澳大橋北上廣東,香港單牌車車主有望經大橋在廣東自駕游;同時或適量放行廣東粵C牌(珠海牌)車經大橋往香港口岸,在口岸等地段停泊,轉乘公共交通再入香港市區。至於具體時間表,仍要視乎大橋通車後的運營、車流量及配套設施應對等情況而定。

「無配額」方案是取消配額制度,即不在政策上對跨界車輛進行限制;對跨界私家車收取一定的費用,通過經濟手段調節粵港、粵澳之間各跨界通道的交通量。考慮到港澳地小、路網限制及環保等因素,入境的私家車在香港和澳門將受一定限制,需利用停泊及轉乘設施,不能直接進入香港和澳門。

有關部門權威人士向大公報記者表示,大橋通車後,跨界車輛的規管原則上沿用配額制度,會優先實施「調整的基本配額」,視乎實際情況需求逐步實施「一方配額」,「無配額」仍只作為比選方案之一,而具體實施方案以粵港雙方商定並公開的政策為準。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鄭天祥認為,逐漸放寬兩地牌車出入境配額,乃至放開香港單牌車經港珠澳大橋到廣東等措施,符合大橋成本效益。他還建議,可放寬內地單牌車或旅游大巴上橋,「設一定的數量和指標進行總量控制,可到有旅游觀光功能的東人工島,乃至到達香港口岸的大嶼山,在該處建設大型智能停車場,內地旅客泊車後,再乘坐香港公共交通進入市區。」

議員支持放寬 關註保險事宜

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表示,歡迎當局探討允許更多車輛使用大橋,他傾向逐步加大現有配額或開放單牌車使用大橋往返三地,但認為兩個方案都應該在現有10:1基礎上考慮;特區政府亦要留意額外車流帶來的交通影嚮。他相信開放單牌車使用大橋往返粵港不會太困難,但關註保險事宜。

香港運輸物流學會前會長梁剛銳建議,若大橋日後加大配額,應以大載量車輛優先,並建議增加口岸區停車場及相關配套,方便游客轉乘市內交通。

定位「景觀島」 東人工島邂逅白海豚

圖:東人工島定位為「景觀島」,游客將來登島有機會觀賞到白海豚

為吸引車流量,以及為民眾提供觀賞伶仃洋的觀光平臺,港珠澳大橋的東人工島已預留旅游觀光功能,定位為「景觀島」。大橋管理部門有關負責人透露,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大橋東人工島旅游開發方案」,未來游客可在此觀賞伶仃洋上的碧海青天,還有機會看到白海豚遨游嬉戲。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兩端設有東人工島和西人工島,其中東人工島離香港更近。按照規劃設計,東人工島除了承接大橋與隧道的交接功能外,還定位為「景觀島」。珠海方向進入島內的車輛,出隧道後右拐進入匝道,通過匝道進入環島路,再進入建築和觀賞區,可沿環島擋浪牆頂部的觀光通道參觀旅游。而從香港過來東人工島的車輛,可以從島隧結合部直接從島上匝道進入環島路登島觀光。東人工島目前正加快旅游開發,屆時除了配套餐飲等便民服務設施外,還設有觀光旅游景區,包括1600米環島觀光步道,開放給游客旅玩。

© 2018,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