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亮相文博會 展千年文化新貌

(美國商業新聞網) 蘭州葫蘆彫刻、唐卡、剪紙、彩陶等百餘件藝術品展示着甘肃省的傳統文化魅力

工作人員介紹展品 蘭州晨報/掌上蘭州特派記者 盧偉山 攝

刻葫蘆展品

彩陶展品

剪紙展品

作為第三屆敦煌文博會重要內容之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9月26日正式亮相敦煌國際會展中心。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人制作的唐卡、洮硯、剪紙、彩陶、刻葫蘆、掐絲琺琅畫、磚彫等百餘件藝術品在展廳裡集中呈現,在展示我省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也為滿足國內外客人了解甘肅打開了又一扇窗。

A 非遺項目必須贏得年輕人的喜歡

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由蘭州職業技術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院具體承辦,據了解,這也是全國高職院校中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院,學院旨在系統、全面、規範地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保護和傳承,提升非遺衍生品的設計水平和文化創意水平,吸引、聚集更多的青年人才學習和繼承發展非遺項目。該學院首次聘請了22名我省非遺傳承人、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作為客座教授,現已建成洮硯、唐卡、剪紙、彩陶、磚彫、葫蘆彫刻、琺琅彩壁畫等7個大師工作坊,著力培養具有新時代工匠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非遺傳承人。

為了承辦此次展覽,該學院7個大師工作坊的非遺傳承人均拿出了自己最新的作品,同時還集體到場,為參觀者講解自己擔負的非遺項目的意義和發展前景等。作為蘭州葫蘆彫刻非遺項目第三代傳承人的阮琳,此次攜手作為第四代傳承人的女兒阮熙越一起參加了展覽,她們為展覽提供了最新作品30餘件。阮琳告訴記者:「非遺項目必須在保持其傳統技藝和美感的同時,進行與時俱進的創新,必須贏得年輕人的喜歡。」

B 願更多的人關註甘肅非遺項目

阮琳的女兒阮熙越並沒有按照傳統的非遺繼承方式,早早地研習家學,而是大學畢業以後投身到這一領域學習。她告訴記者,「我大學的專業是英語,因為我堅信非遺項目需要推廣,更需要走向世界,如果我不具備向國際社會和國際友人介紹自己產品的能力,要實現這個目標可以說是非常艱難」。同時,作為最年輕一代的傳承人,阮熙越的作品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同時,努力融入現代元素,她的作品大量留白,與傳統的整個葫蘆外表布滿圖案的作品相比,看上去更加輕松和愜意,也給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間。另外,她還發掘多種新的載體,將葫蘆做成小掛件、擺飾甚至手鏈,這些特點讓她的作品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剪紙項目的非遺傳承人何霞此次帶來了6幅作品,分為兩個系列。在其中一組名為《尋根》的作品中,何霞充分利用傳統的剪紙技法,描繪出一種充滿抽象的作品,給觀者的第一感受是充滿了生命的張力。她告訴記者,「這些年來我一直有一種感覺,總覺得自己被某種東西束縛,我一直想努力掙脫它,或許最近這幾年的作品也反映了我的這種情緒。」她自己也承認,這種情緒可能就是對打破剪紙非遺項目局限、實現傳統與現代結合的一種艱難探索的內心投射。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院副院長杜軍告訴記者,希望借助在文博會上的展覽,吸引更多的人關註甘肅非遺項目,能有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到研究、保護和傳承非遺項目的工作中來,也只有這樣,非遺項目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效傳承。

© 2018,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