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中資銀行和金融機構開放 外資持股比例撤限

為推動已宣布的擴大銀行業開放舉措儘快落地,中國銀保監會23日發布《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取消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實施內外資一致的股權投資比例規則,持續推進外資投資便利化。

中外資適用統一市場准入

具體而言,銀保監會將廢止《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遵循國民待遇原則,不對外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作單獨規定,中外資適用統一的市場准入和行政許可辦法。

同時,銀保監會取消了多部行政許可實施辦法中對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股比限制,刪去其中關於單個境外金融機構及其關聯方作為發起人或戰略投資者向單個中資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以及作為戰略投資者向單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入股比例不得超過20%,多個境外金融機構及其關聯方投資上述機構入股比例合計不得超過25%的規定。

此外,官方還按照中外資同等對待的原則,明確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商業銀行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按入股時該機構的機構類型實施監督管理,不因外資入股調整銀行的機構類型。

外資入股應遵守中國法律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中國銀行業監管體系不斷完善,監管能力不斷提升,監管手段不斷豐富,具備在便利外資深度參與的同時,有效防範開放風險、維護金融安全和金融穩定的能力。

該負責人同時強調,在推動落實放寬市場准入的政策過程中,宏觀管理部門將不斷完善機制建設,維護國家經濟安全,金融監管部門積極推動完善金融領域的安全審查和相關審慎監管機制,維護金融穩定。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除需遵守相應機構類型的審慎監管規定外,還應遵守現有和未來中國關於外商投資的基礎性法律。

【觀點】

銀行或暴新一輪大額不良資產

「2018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23日在北京舉行,中國銀保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于學軍出席論壇並表示,在目前內外部環境約束下,中國難以進行更大規模的貨幣擴張,強監管、嚴調控會是未來常態。

從內部環境看,于學軍認為,貨幣超發是資產泡沫化的主要因素。同時,此前數年貨幣信用過度膨脹,債務膨脹太快,導致現在不少企業已經出現了債務積重難返的局面,進而導致銀行業現在再次面臨不良資產增長的威脅。

從外部環境看,于學軍指出,首先,貿易形勢出現了複雜局面,其次,美聯儲持續加息,對包括人民幣在內的非美貨幣造成了貶值壓力,增加了貨幣擴張的難度,第三,全球的寬鬆金融環境正在回歸正常的貨幣政策,對中國的宏觀調控造成影響。

「在這種形勢下,中國銀行業可能正面臨?一輪新的大額不良資產暴露的局面。」于學軍稱,因此,如何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同時又可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發展,是銀行業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不斷取得突破。

支付亂象為金融亂象提供溫床

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昨日在論壇上一邊為中國支付行業點讚,一邊批支付市場亂象。

在易會滿看來,發展成就不能掩蓋風險,他直言:「支付市場亂象也為金融亂象提供了溫床。」

易會滿認為,目前支付產業在迅猛發展的同時,市場上也出現了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狀況,潛藏?不容忽視的現實風險,而近年來出現的金融亂象,一方面是由於資管與同業業務等過度創新,另一方面則是伴隨?支付機構的多元和互聯網金融突進所致。

「特別是一些支付機構以支付之名、行金融之實,以創新之名、行違規之實,以普惠之名、行高利貸之實,對金融亂象的滋生及蔓延起到誘發和推波助瀾的作用,個別甚至嚴重危害到金融消費者的權益。」易會滿說。

他表示,縱觀近年來發生的非法集資、違規收單、客戶信息安全隱患、洗錢,以及各種各樣的P2P、現金貸、套路貸、地下交易平台等亂象,基本上都藉助了違規支付,尤其是基於互聯網技術的支付工具。

© 2018,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