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限制企業舉債融資

警惕債務危機的不只有大馬。近期各種中美貿易與晶片技術等爭端,讓中國開始警惕自身經濟發展的企業債務危機的爆發。例如,近來中國政府逐步提高企業的高風險舉債的限制,導致市場人士開始預測沒有高風險舉債,中國企業是否可以繼續保持增長。惠譽評級機構的調研顯示,中國若封鎖高風險投資的舉債資金管道,將可能給全球經濟帶來連鎖負面反應,特別是對於那些對中國出口大宗商品的新興市場國家,將可能會受到此舉措的牽連。

如果中國政府欲在2022年之前達到穩定企業負債率,中期內中國經濟增速和企業投資增長都將可能下滑。預計屆時受到最顯著影響的,將是在原油和金屬方面的大宗商品貿易,因為中國是許多大宗商品的最大消費國。按照惠譽評級的受影響的名單,大宗商品出口國如智利、能源和金屬出口國的尚比亞、煤炭和鐵礦石的蒙古、馬來西亞礦石出口都將可能受到影響。

中國金融監管機構已經連續第三年對高風險放貸行為進行打擊,慢慢聯合個商業銀行推高了借款成本,堵住了影子銀行等不透明的替代性融資管道。據中國媒體報導,目前在中國內地湧現了許多非法或不規範的融資管道,成為許多中國企業利用債務進行融資的管道。

受中國整體信貸環境收緊的影響,中國境內的許多企業債券違約和信用事件劇增,預計這股趨勢將會不斷增加。對於那些在上一個信貸繁榮期過度擴張負債,資助激進業務擴張的企業,或者是競爭力低下、但仍靠舉債度日的企業而言,今後將可能很難為其到期的債務再融資。

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5月7日,已有10家中國債券發行人的17只債券在2018年發生違約,涉及本金總額達146億元人民幣。而在2017年,18家發行人的46只債券出現違約,涉及本金總額為393億元人民幣。當中,這10家發行人都是來自與港口、採煤、機械、鞋類零售、工程總承包、生物質能源和安全監控設備等相關行業。此外,資料顯示信託貸款違約事件增多,例如近期在中國媒體報導的浙江民營的盾安集團,該企業有450億元人民幣的未償債務。對此,該企業以系統性風險為由,請求浙江省政府出面干預銀行以解決其流動性危機。

近日,中國財政部和中國審計署就發表文告指出,中國政府將不斷遏制各集團企業的隱性債務問題,並堅持中國政府將不救助集團企業負債的原則。這也隱喻早前許多中國地方政府和集團涉及的舉債危機,也將不會又中央政府買單。對此,這將打消企業債券發行人的金融機構,中國政府最終將出手救市的最後希望。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力度將在未來不斷加大,中國金融市場將會迎來更大改革。中國政府將會鼓勵企業更多的靠股權、靠研發創新為企業融資,而不鼓勵企業大幅舉債融資,這點措施值得大馬政府加以參考。

© 2018,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