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投機取巧 投資回正軌

投資市場上,風險與收益往往成正比,投資的金科玉律在於管理風險,而非迴避風險。剛剛閉幕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防控金融風險,未來搵錢良機是否會因之銳減?內地投資界高管們的觀點卻恰恰相反。在他們看來,政策面撥雲見日,反倒令投資藍圖更加清晰,料未來一二級股權、債權等直接融資模式將得到更好發展,股票等權益類資產應加大配置,此外,信用債等亦可納入考量。■香港文匯報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

廣發鈞策海外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吳雲鵬對香港文匯報說,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為投資藍圖定下基調,往後需格外注意投資邏輯的切換。他指,早前內地不少投資機構着力於政策套利和監管套利,這種投資邏輯本身就不可能長久,還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金融回歸本質,未來市場投機取巧的氛圍料將趨冷。

重配首選大藍籌白馬股

今次金融工作會議重申去槓桿,據吳雲鵬分析,去槓桿的方法有二,其一是減少貸款,但可能會重挫企業盈利能力;更好的方法是提高企業利潤,槓桿就會隨之降低,未來監管層料將多管齊下,盤活國有企業,助其改善盈利,故行業龍頭將最為得益。

依此邏輯,吳雲鵬建議股市等權益類資產可予以重配,但應首選大盤藍籌股和白馬股,投機氛圍濃厚的中小股,需適當減持。他還透露,坊間不少基金已經開始加大藍籌股的倉位。

貨幣政策偏緊 信用債受捧

他並指,會議透露未來將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貨幣政策中性偏緊,意味着短期內債券投資或遜於權益類,但因一些非標資產的融資轉為債券發行,故信用債倒是較好的投資標的,而鑒於利率水平不會下降,最好低配利率債。此外,由於全球經濟正在復甦,可降低黃金配置,大宗商品中,除了農產品外,其他種類短期配置價值亦不大。

「早前中證監、銀監會、保監會都各有說法,雖然監管指向相同,但信息依然十分碎片化,金融工作會議將之歸總,向市場明確傳遞監管層究竟要調控什麼、將如何調控,令投資藍圖清晰呈現。」吳雲鵬說,整體來說,政策收緊程度並沒有出乎意料。

「投資者的春天」如期而至

私募投資總監談佳隆在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也直言,「專業投資者的春天」如期而至。他認為,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確強調了防風險,但未來的投資機會將更多,而不是更少。

談佳隆說,從會議精神可以看出,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方式需要得到整固,資產負債以及期限錯配的問題都需要調整,基於間接融資模式下的剛性兌付,勢必要打破,與之相對應的則是一二級股權、債權等直接融資模式,會得到更好發展,這就為專業投資機構和個人,提供了更多施展才能的機會。

監管體系避免金融危機

在內地,銀行間接融資佔比過高,股債直接融資佔比過低,談佳隆表示,未來兩者會有所消長。但他亦提醒,股權、債權直接投融資也存在結構性分化,那些缺乏實體營收支撐的股權或股票,會經歷估值調整的過程。

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教授陳波對香港文匯報表示,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基調不是要規避風險,因為金融無法完全規避風險,只要有金融就有風險,而是強調對風險控制需有清晰認識,並輔以監管體系將之有效掌控,避免出現金融危機的苗頭,使得投資風險、市場收益呈現合理比例。

© 2017,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