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資訊科技年代,不少主打創意科技的初創企業冒起,潛力受到憧憬,吸引許多投資者「泵水」。但在熱潮過後,投資者都面對現實。分析指,部分初創企業的實際市值不如估計般高,較有實力的企業則拖延上市,令投資者遲遲不能獲利,風險投資及對沖基金因此變得謹慎,揀選投資對象時會較挑剔,令初創企業融資更困難。
民宿預約網站Airbnb、電召汽車Uber等都是估值超過百億美元的大型初創企業,但它們都以私人企業模式運作,在公開上市前難以窺探其財務狀況細節,部分專家因此質疑它們的估值偏高。
一年市值蒸發近半 被嚇窒
Uber去年勁蝕22億美元(約171億港元),但估值仍超過690億美元(約5,382億港元),比大車廠福特及通用汽車還要高。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教授達摩達蘭認為,Uber可能實際只值230億美元(約1,740億港元)。
另一方面,部分企業自首次公開招股(IPO)後市值大跌,以網店平台Etsy為例,它在IPO一年後市值蒸發近半,其他初創企業有見及此,均不願意冒險上市。
美去年IPO自衰退後最少
根據彭博通訊社數字,美國去年IPO數目是自經濟衰退以來最少,科企集資總額較2015年下跌60%。
初創企業前景變得不明朗,風險投資者亦開始減少投資,部分對沖基金更已離場。面對資金來源減少,初創企業「流血融資」(Down round,即公司估值較上輪融資低)的情況持續增加,CB Insights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共有逾100宗「流血融資」。
有意見認為,初創企業普遍估值過高,它們着眼於用戶數量而非實際盈利,部分企業的管治更出現問題,例如Uber飽受性醜聞困擾,這與上世紀90年代科網爆破前夕有相似之處。不過,達摩達蘭指創科企業也有新舊之分,估值過高的只是新科企。 ■《衛報》/彭博通訊社
© 2017,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