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20周年,金融市場的變化巨大,最明顯是中資企業在港交所(0388)的市值,以及每日交投量均已超越一半,對香港市場整體發展有正面影響。金發局主席史美倫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稱,中資股來港上市,增加全球投資者對港股的興趣,證明當初排除萬難,堅持引入國企是正確的決定。然而,最感遺憾是錯失阿里巴巴在港上市,慨嘆「現在時機已過,即使推新板亦難作補救」。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圖:彭子文 攝
回顧過去20年最深刻的,就是近兩年推出的「滬港通」及「深港通」,兩舉措實際突破內地與香港的融通限制,是她在20年前從沒想過會成真的構思。隨着市場的發展,印證滬港通和深港通對三個市場均有好處。
內地成港增長動力
在2005年至2007年期間,有多間大型國企銀行在港上市,當時引起了內地不少的爭議,被指有否必要將國家重要的資產在港上市?上市時引進大量外資是否賤賣國家資產?當時在中證監任職的史美倫,積極克服多個困難,事實證明當時讓大型國企來港上市是正確的。現今世界最強的銀行中,內地多間大型國企銀行均躋身前10名,同時印證香港市場能夠協助企業做強做大。
至於人民幣國際化,在過去的5年至7年,為香港帶來了不少好處。身為首個離岸人民幣中心,令本港人民幣資金池大幅增加。她指出,內地現時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無可否認其經濟力很強,香港能夠「搭上這班車」,為香港經濟發展帶來很大的動力來源。
說到20年間最遺憾的,則是本港市場錯過了阿里巴巴的上市。史美倫指出,當時阿里巴巴計劃來港上市時,證監會表明不考慮,但從市場人士的角度來看,是應該積極檢討的。「當時若有正式的研究或諮詢,不論正面、反面意見都仔細討論過,本港仍然否決阿里的上市,這樣大家都會服。但當時並沒有這樣做,是相當遺憾的。」
同股不同權值探討
她續指:「阿里巴巴是內地相當大的經濟動力,尤其在電子貿易方面,是全世界走得最前的,市場這麼大,也估計到其市值將會成長到很巨型,那為什麼不可以來香港上市呢?」史美倫相信,現在證監會的檢討會包括「同股不同權」上市這方面。
對於港交所今年內將就設立新板諮詢市場,一旦新板成立,有助吸引不同股權結構的企業來港上市。史美倫指,有關措施能否補救到錯失阿里的影響,仍很難說。「很多時候,機會失去了,就是失去了。」
「同股不同權」在2014年諮詢時,遇上證監會及部分市場人士的龐大阻力,當時金發局力排眾議,發表報告建議本港應檢討「同股同權」制度。報告指在投資者有適當保障的前提下,應研究透過分隔市場,容許不同股權結構、管理形式及法律架構的企業在本港上市,以確保新股市場多元化;這亦符合市場的整體利益。後來新加坡走快一步,在2016年批准「同股不同權」架構,本港還在諮詢階段,市場認為金發局具先見之明。
© 2017,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