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如何佈局?智庫研究支撐開放“試驗”

6 月 29 日,由廣東省發展改革委、港澳辦、社科院、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共同發起的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宣告成立。這家高端智庫的設立,預示著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即將鋪開之際,廣東官方正在抓緊研究 ” 灣區經濟 “。這是廣東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強 ” 灣區 ” 研究的實質性一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香港回歸祖國 20 年來,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現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取得世所公認的成就,彰顯出 ” 一國兩制 ” 的強大生命力。

深化粵港澳合作,是中央堅定不移地推動 ” 一國兩制 ” 偉大事業繼續前進,支持香港和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重要舉措。2017 年 3 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 ” 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 “。這項涵蓋粵港澳三地的發展規劃,目前正在編制過程中。此後,” 粵港澳大灣區 ” 作為國家優化區域開放新格局的重大戰略正式走向前臺。這意味著香港、澳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作用將進一步提升。廣東將獲得承接國家戰略落地、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戰略機遇。

近日,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國內外發展新形勢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馬興瑞介紹說,目前國家層面已牽頭啟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廣東也開展了相關前期研究工作,並專門委託國家高端智庫進行了專題研究論證。廣東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國家規劃要求,加強與港澳特區政府的緊密協商,重點推動暢通要素便捷流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打造全球創新發展高地、共建金融核心圈和優質生活圈等任務,把粵港澳大灣區建成綠色、宜居、宜業、宜遊的世界級城市群。

智庫研究的加入,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意味著什麼?

提升國際話語權

如何通過粵港澳灣區建設推動中國深度參與全球化競爭,是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掛牌的戰略意義所在。

根據中央和廣東省委決策部署,由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慎海雄牽頭組織調研組,迅速提出了組建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的構想,建立 ” 政府 + 媒體 + 金融 + 智庫 ” 的新型產學研一體化體制,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輿論支持和智力支撐。

廣東省社科院院長王珺指出,鑒於粵港澳研究力量分散、部門協同不足的特點,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組織平臺、協同平臺、發佈平臺和轉化平臺。

根據組建方案,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由廣東省發展改革委、港澳辦、社科院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合作共建。在國際化背景下,根據灣區經濟發展規律,依託省發改委、省港澳辦、省社科院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現有資源和各自優勢,共同組建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以大灣區、自貿區、” 一帶一路 ” 等為主要研究物件,以政府部門、產業和企業、仲介機構、金融機構、投資者、研究機構、媒體等為主要服務物件,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科學決策提供前瞻性的智力支撐與輿論支援。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吳維保表示,廣東發改委作為全省經濟社會管理部門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廣東牽頭部門,在戰略謀劃上,將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專家智庫作用,開展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問題研究,研討灣區發展規律和實現路徑;在區域發展上,將依託研究院力量和資源,發揮研究對接基礎設施、生產力佈局、要素流動等方面的諮詢和促進作用;在工作推動上,將在政策制定和實施評估利用研究院促進科學決策,廣泛凝聚共識。

廣東省港澳辦副主任黃鍛煉表示, 接下來,港澳辦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充分發揮粵港澳合作機制作用,推動各方深化對接,加強專題研究,創新宣傳推廣,為共建粵港澳大灣區貢獻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發起方之一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在廣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關懷指導和廣東省委宣傳部的堅強領導下,始終堅持 ” 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用戶體驗檢驗一切 “,初步搭建起媒體、資料、交易三大核心業務的 ” 四梁八柱 “,已成為引導力影響力傳播公信力在國內居首的財經媒體集團,綜合實力、市場競爭力領先國內媒體同行的綜合金融資訊服務商和廣東省要素市場的重要力量。今年以來,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依託集團的媒體平臺、高端智庫、資料處理等優勢,資料業務和智庫建設高歌猛進,先後組建成立南方經濟研究院、21 · 京東 BD 研究院,籌建廣東自貿區資訊港等,努力掌握全球經濟話語權標準權,提升國家軟實力。這次掛牌的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將成為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平臺。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粵商研究中心主任申明浩說,智庫是個政、產、學、研、媒交流合作的平臺,未來通過舉辦論壇、發佈研究報告等形式,加強粵港澳及海內外的思想交流,形成共識,從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將就粵港澳大灣區每年的發展情況進行總結分析,記述粵港澳大灣區每年發展的大事和關鍵案例,提出下一年的發展展望,發佈粵港澳大灣區系列藍、白皮書。為政府和社會提供粵港澳大灣區相關資訊和判斷。同時,研究院將聯合國內外專家網路,以課題發包、期刊組稿、聯合研究等方式支援粵港澳大灣區的相關研究工作,構建一小時學術圈,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積累更多的理論依據和實踐總結,更好地推動大灣區的發展。

對於粵港澳大灣區研究成果,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還將開通向國家、廣東省上報的專報通道。

此外,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還將打造權威指數和資料發佈平臺以及構建高端論壇體系提升話語權和國際影響力。

研究支撐開放試驗

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的成立,拉開了廣東通過智庫研究參與 ” 灣區 ” 建設的序幕。

紐約、三藩市、東京三大國際灣區的崛起,為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建設提供了對標樣本,也為粵港澳三地更高起點探索 ” 灣區經濟 ” 提供了參考系。灣區經濟的崛起均伴隨著全球經濟格局調整,體現經濟競爭 ” 全球化 ” 的軌跡。二戰之前,紐約灣依靠大西洋貿易通道的繁榮,順利晉級全球首個灣區;二戰之後,太平洋航線上的國際貿易興起,美國西海岸的三藩市灣區崛起;上世紀 60 年代到 90 年代,全球製造業往亞洲轉移,東京灣憑藉科技製造實力升級為第三個全球性灣區。

這三大全球性灣區崛起,既是區位資源稟賦和全球化使然,也有智庫研究支撐的功勞。東京灣區的崛起歷史,伴隨著日本政府 1950 年以來的若干次重大的城市群、港口群規劃調整。而在這些規劃調整背後,日本學界對 ” 灣區 ” 本質的思考和建言發揮了關鍵作用。而就在近 20 年,在廣東省內部,圍繞著 ” 灣區經濟 ” 的政策與學界研究成果互動,就不在少數。2004 年以後,廣東官方亦在政府檔中吸納學界的 ” 灣區 ” 研究成果,提及建設 ” 灣區 ” 或 ” 灣區經濟 “。其中有重要節點意義的重要文件,有 2004 年的《珠三角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2004-2020)》、2008 年國務院批復的《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以及深圳市政府在 2014 年將 ” 灣區經濟 ” 寫進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2015 年國家提出 ” 一帶一路 ” 倡議後,” 粵港澳大灣區 ” 上升為國家規劃。在此過程中,均體現出智庫研究的重要性。

廣東省政協常委、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莫道明分析,中國當前面臨著進一步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新課題。粵港澳大灣區的設立,正是中國探索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 ” 試驗田 “。粵港澳地區有多元化的社會制度、經濟形態,類似 ” 簡單版 ” 的全球市場。中國可在粵港澳地區探索要素便捷流動的體制機制,從而推廣至海外國家。

商務部國際貿易與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崔衛傑認為,明確 ” 灣區 ” 概念,更能點出粵港澳地區的區位特徵。加強 ” 灣區 ” 研究,探索 ” 灣區 ” 的發展規律,借鑒國際灣區的既有經驗,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可行性策略:這些都需要成立專門的智庫機構,都需要加強前期的研究論證。而 ” 灣區智庫 ” 的設立,能為政府的實踐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首先是基於國家所需、港澳所長,” 廣東省政府特聘參事、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陳鴻宇說,” 這將給廣東帶來重要的戰略機遇。廣東毗鄰港澳,既需要對接國家戰略落地,又能將港澳的國際化資源承接至珠三角地區,由此推動廣東的經濟增長和進一步對外開放。而廣東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具體扮演何種角色,如何深化與港澳的經貿融合,則有必要通過智庫加強研究。”

 

© 2017,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